近日,“皮革奶”的傳聞再次撩動了人們的神經。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從吃得飽,到吃得好,人民對飲食的要求越來越高。這些年,盡管國家對食品安全前所未有的重視,對一些違法企業的處理,也前所未有的嚴厲,公眾關注高的食品安全公共事件有所減少,但群眾對食品安全的擔心似乎並沒有減少,焦慮反而有所增加。
這些擔心和焦慮,不能說是杞人憂天。
近年來,一些小企業、小作坊、小飯館頻頻出現食品安全問題。蘇丹紅染紅的鴨蛋、用硫磺熏的饅頭、加石蠟的火鍋底料、回收的地溝油……歪招劣行,不勝枚舉。在個別地方,甚至成為一種陋習和“行規”!雖然每次發現,監管部門都進行大檢查、嚴處理,但由於他們經營方式分散,常能打一槍換一個地方,避過風頭東山再起,這讓消費者感覺到風險幾乎無處不在,防不勝防。更有甚者,一些知名品牌、大企業也在食品安全上栽跟頭,這對消費者的信心不能不說是沉重的打擊。
從更深層次看,目前食品安全存在的問題和我們所處的發展階段有關。兩億多農戶分散經營對監管提出了巨大挑戰;動物防疫體係、農產品生產、食品加工以及銷售等環節仍然存在著監管漏洞和安全隱患;劣行躲過監管導致了“劣幣淘汰良幣”……
要緩解公眾對食品安全的焦慮,對監管手段提出了更高要求。不能再局限於一事一查的方式,需考慮采取更加日常化、係統化的措施,恢複公眾在食品消費方麵的信心。
(來源:浙江在線)
上一篇:全國生鮮乳未檢測出皮革水解蛋白
下一篇:乙肝疫苗是否注射要因人而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