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體製改革
近日,財政部和環保部聯合印發了《關於支持環境監測體製改革的實施意見》,支持建成國家大氣、水、土壤等環境質量監測直管網,積極推動地方環境監測體製改革,全麵落實企業汙染源監測的主體責任,大力推進環境監測市場化改革。《中共中央關於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推進數據資源開放共享,並提出建立全國統一的實時在線環境監控係統。
國家政策的加碼無疑給環境監測設備領域吹來“春風”,政策采購及市場需求量大增,行業上下遊的發展也將迎來機遇期。
眾所周知,環境監測行業是個起步較早,政策支持力度大,發展快,整體體量較小,集中度較高,並且進入門檻較高的環保細分行業。
2市場剖析
根據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的數據,2011年,環境監測儀器整體銷售額32億元,到了2014年已經增長到61億元,4年增長近一倍。但整體體量依然很小,僅為煙氣治理行業的1/12。“十二五”期間,行業主要的競爭格局已經基本確定,數據顯示,行業銷售收入前十的企業市場占有率一直保持在60%左右。行業內基本形成寡頭局麵,隨著這幾個大公司通過兼並收購戰略不斷擴張,未來的市場份額集中度還將進一步提高。由於行業本身所具有的高技術壁壘,未來行業內的大公司將擁有更深的護城河。
不僅僅中國市場,全世界環境監測都呈現良好勢頭。根據MarketsandMarkets最新市場調研報告,2015-2020年全球環境監測市場將保持7.5%的複合增長率,到2020年有望達到205億美元。
內外雙層因素加碼,我們相信,隨著環保市場需求的進一步擴大,社會資本進入環境監測市場的活力也將會進一步激發。環保專家認為,無論在治汙的專業性上,還是監管的可控性上,環境監測引入市場機製、推動第三方治理將是大勢所趨。
上一篇:取消GMP認證?是我們想多了嗎?
下一篇:食源性疾病:食品安全問題的“潛在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