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團隊與內地合作,通過野生大豆的基因圖譜發現並複製出耐鹽基因。這項由兩地三代科學家共同努力的研究成果,將有利於培養大豆適應鹽漬化等貧瘠土地環境,提高優質耐鹽大豆產量,為中國及全球農業作出貢獻。
中大大豆研究中心主任、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林漢明教授在22日的發布會上介紹,由他領導的研究團隊與華大基因研究院、中國農業科學院等單位合作,耗時十餘年,成功通過野生大豆的基因圖譜,發現並複製耐鹽基因,並進行功能測試。該研究成果剛刊登於著名科學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由於全球20%以上的灌溉土地正受到鹽漬化影響,而人口增加,因此若能培植出高耐逆能力的大豆,能適應邊緣及貧瘠土地的環境,就可促進可持續農業發展。”林漢明說,大豆作為起源於中國的重要經濟作物,在國際農作物貿易市場上排第三位,但現時中國是全球最大大豆進口國,約七成的大豆來自國外。
“這個突破性的發現可大大提高培植耐鹽大豆的效率。”林漢明說,“我們現已與內地大豆培植人員一起,用野生大豆與農業大豆雜交的方式,希望在六代種植期內,培育出適合中國鹽堿地種植的耐鹽大豆。”同時,林漢明團隊亦會繼續到內地西北幹旱地區進行實驗,期望可複製野生大豆的耐旱基因,達到培植既耐鹽又耐旱的“超級大豆”目標。
林漢明還透露,自己是在1998年結識中國農業科學院的邵桂花研究員,並接過了她未完成的有關大豆耐鹽機理的研究課題。在內地科學家毫無保留的傳授及兩地專業知識互補下,研究進展很快。林漢明說:“這是兩地三代科學工作者共同努力的成果,並且我們不會申請專利,希望能惠及更多人。”
上一篇:朝鮮研發出功能性土豆大豆米可代替白米當主食
下一篇:研究稱牛肉是環境成本最高的蛋白質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