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從北京中清科華生物科技研究院成都分院獲悉,四川大學華西基礎醫學與法醫學院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研室張蓉教授與成都慧之源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合作橫向科研課題《細胞再造安全性研究與抗衰老研究》在重建端粒酶活性、維持端粒長度、 增加細胞的壽命等方麵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幹細胞研究突飛猛進
做為一種新興的並對人類產生深遠影響的科學,幹細胞是目前基礎研究、再生醫學研究領域中最熱門的話題。幹細胞不同與人體其他類型的細胞,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具有自我更新和定向分化的能力。定向分化就是可以替代死亡或者損傷的其他類型的細胞,而自我更新則可以保證幹細胞數量的穩定。
“幹細胞的研究不能急功近利,更不是一朝一夕的,所以我們選擇了從基礎做起,突出重點的策略。研發部團隊有一個共識:細胞研究無小事,每一個細節都對結果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今(15)日,北京中清科華生物科技研究院成都分院研發部成員申重陽先生在接受四川新聞網記者專訪時談到,中清科華研發團隊對幹細胞技術進行了長期的基礎性研究,部分課題取得了重大進展。分別在幹細胞的體外穩定擴增,端粒酶穩定性,幹細胞滲透壓的保持等方麵取得顯著成果。同時成功吸收掌握了多項國外先進技術:無血清細胞培養係統和全封閉細胞培養係統。其中無血清細胞培養係統可以讓細胞擺脫對胎牛血清的依賴使細胞培養的各個組分更加清晰。而全封閉細胞培養係統可以使細胞在更安全的條件下生長,同時還可以提高使氣體交換量,創造更有利的細胞生長環境。
隨著現代遺傳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和分子免疫學等交叉學科的飛速發展,人類對衰老的機理有了深層次的認識。2009 年,美國科學家伊麗莎白.布萊克本、卡蘿爾.格雷德和傑克.紹斯塔克三人同時發現了‘染色體是如何被端粒和端粒酶保護的’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示了端粒的耗損是衰老發生機製中極其重要的一環。
端粒酶活性和端粒長度影響生命年輕度
據了解,四川大學華西基礎醫學與法醫學院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研室張蓉教授與成都慧之源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合作橫向科研課題《細胞再造安全性研究與抗衰老研究》在重建端粒酶活性, 維持端粒長度, 增加細胞的壽命等方麵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該研究小組研究表明通過轉基因技術維持了端粒酶活性,使細胞的分裂次數大大提高, 染色體保持正常, 沒有惡性轉變的跡象發生。證實了維持端粒酶活性,維護端粒的長度, 細胞的老化就會被延緩。此研究說明了端粒和端粒酶在衰老的防治中的重要意義,可通過轉基因技術將基因導入端粒酶陰性的細胞, 使細胞衰老的速度變慢, 從而達到防治衰老的目的, 這為幹細胞在抗衰老中的應用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前景。
人類體細胞在複製衰老過程中產生的端粒丟失現象已在體外得到了證實,而且體內的端粒丟失可作為判斷供體年齡的依據。維持人體內各種幹細胞的端粒酶活性和端粒長度,使人體內細胞恢複到年輕時的水平。
(來源:四川新聞網)
上一篇:西安搗毀一食品造假窩點 上萬箱假豆奶已入市場
下一篇:20大綠色科技概念:海藻可用來生產麵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