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   加入收藏  |   客服熱線:400-0532-596
新聞資訊

手足口病注意症狀及預防常識


錄入時間:2009-3-25 9:37:42
1、何謂手足口病?
   答: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發生於5歲以下的嬰幼兒,可引起小兒手、足、口腔以及臀部等部位的皰疹,個別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並發症。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型),柯薩奇病毒A組的16、4、5、9、10型,B組的2、5型,以及腸道病毒71型均為手足口病較常見的病原體,其中以柯薩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71)最為常見。
2、小兒患手足口病後有哪些症狀?
   答:該病發病前一般沒有明顯的前驅症狀,多數患兒突然起病,發熱通常在38℃左右,部分患兒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惡心、嘔吐、頭疼等症狀。在患兒手、足、口腔粘膜以及臀部出現皮疹,皮疹通常不痛、不癢、不結痂、不結疤;由於口腔潰瘍會伴有疼痛,患兒往往會流涎、拒食,皮疹通常會在一周內自行消退,同時體溫也會下降。多數預後良好,不留後遺症。
  極少數患兒患手足口病後會伴有較為嚴重的合並症,如肺水腫、無菌性腦膜炎、弛緩性麻痹、心肌炎等,這類患兒大多持續高熱,病情發展迅速,以2歲以內患兒多見,多在發病後3-5天內出現中樞神經係統、呼吸係統、循環係統嚴重並發症,並可引起死亡。
3、手足口病是如何在人群中傳播的?
 答:人群對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普遍易感,但成人由於自身免疫機能的完善,大多已通過隱性感染獲得相應抗體,因而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為學齡前兒童,尤以≤3歲年齡組發病率最高。
 該病傳播方式多樣,以通過人群密切接觸傳播為主。病毒可通過唾液、皰疹液、糞便等汙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內衣等引起間接接觸傳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過飛沫傳播;如接觸被病毒汙染的水源,亦可經水感染;門診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傳播的原因之一。
4、在學校、幼托機構內一旦出現發熱、皮疹等症狀的孩子,應該怎麽辦?
 答:學校、幼托機構一旦發現出現發熱、皮疹等不適症狀的孩子,應嚴格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學校和托幼機構傳染病疫情報告工作規範(試行)》,做到以下幾點:
  ①學校和幼托機構應指定專人或兼職教師負責本單位內傳染病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因病缺勤等健康信息的收集、匯總與報告工作。一旦發現有發熱、皮疹等不適症狀的患兒後,要由疫情報告人作進一步排查,一旦懷疑為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病人時,應立即向屬地疾病預防控製機構(農村學校向鄉鎮衛生院防保組)報告,同時向屬地教育行政部門進行報告,並立即通知患兒家長,及時送醫院進行診治。
  ②學校和托幼機構應當加強學生晨檢、因病缺勤登記工作,一旦出現異常情況應及時報告屬地疾病預防控製機構。
  ③學校和幼托機構應注意班級的換氣通風,特別是幼托機構要每日對玩具、用具等進行清洗消毒,減少間接接觸傳播的機會。對住校學生及幼兒宿舍的被褥、衣服要放在陽光下曝曬。
  ④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健康教育活動,與家長一起教育學生及幼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重點是飯前便後要洗手;同時建議家長不要讓孩子在地上摸爬玩耍,更不要用家長自己嚼過的食物喂食孩子。
  ⑤應立即動員家長對患兒進行醫院或家庭隔離治療,直至病愈方可返校。
5、如何預防小兒手足口病?
 答:目前該病尚無特殊的預防方法,但做到以下幾點可以有效降低手足口病的發生。
  ①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和飲食習慣,如飯前便後洗手、勤洗澡等,要飲開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飯剩菜要完全加熱後再食用。
  ②家長要經常對孩子居住的房間進行通風換氣,盡量少帶孩子去擁擠的公共場所,特別是盡量避免與其他有發熱、出疹性疾病的兒童接觸,減少被感染的機會。
  ③注意孩子營養的合理搭配,還要讓孩子休息好,適當曬曬太陽,增強自身的免疫力。
  ④家長要注意家庭室內外的清潔衛生,家庭成員的衣服、被褥要在陽光下曝曬。家禽、家畜要圈養,避免人、畜混住一處,尤其要減少兒童與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觸。

 

上一篇:現榨果蔬汁檢查

下一篇:生啤和熟啤

首頁 | 關於我們 | 網上商城 | 在線客服 | 聯係我們
業務聯係電話
   400-0532-596 0532-66087773
   0532-66087762 0532-81935169
郵箱:qdhbywg@vip.126.com
地址:青島市城陽區錦匯路1號A2棟
產品技術谘詢
  工作日(周一至周六8:00-18:00):
  18562658263 13176865511
  其它時段:13105190021
投訴與建議:13105190021 13006536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