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態及染色
本菌為細小的球杆狀或短杆狀菌,兩端鈍圓,近似橢圓形,大小為0.5~
本菌為需氧或兼性厭氧菌。對營養要求較嚴格。在普通培養基上雖然能生長,但發育不良;在麥康凱培養基上不生長;在加有血液、血清或微量血紅蛋白的培養基中生長良好。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
血清瓊脂 培養24h,可生長成淡灰白色,邊緣整齊,表麵光滑,閃光的露珠樣小菌落。
血清肉湯 輕度混濁,於管底生長粘稠狀沉澱物,表麵形成菌環。
三、生化特性
四、抗原構造
本菌主要以其莢膜抗原和菌體抗原區分血清型,前者有6個型,後者分為16個型。1984年Carter提出本菌血清型的標準定名:以阿拉伯數字表示菌體抗原型,大寫英文字母表示莢膜抗原型。我國分離的禽多殺性巴氏杆菌以5:A為多,其次為8:A;豬的以5:A和6:B為主,8:A與2:D其次;羊的以6:B為多;家兔的以7:A為主,其次為5:A。C型菌為貓、狗的正常棲居菌,E型不常見,F型主要發現於火雞,致病作用均不清楚。其中A、B兩型毒力最強,常造成流行性疾病,D型的毒力較弱,常為散發性。
五、抵抗力
本菌對外界不利因素抵抗力不強,容易死亡。
六、致病性
在自然條件下,禽類中以鴨對本菌最易感,其次是雞、鵝。畜類中則以豬最常見,其次是犛牛、黃牛、水牛,而綿羊、馬、驢的易感性較小。
實驗動物中,以小鼠和家兔最易感,鴿子對禽巴氏杆菌易感性強,豚鼠有較大的抵抗力。
七、微生物學診斷
采取可疑動物的心血、脾、肝、肺、腎、淋巴結等作為檢樣。
(一) 顯微鏡檢查 取檢樣塗片,經甲醇固定後,用堿性美蘭染色或用瑞氏染色後,再進行鏡檢,可見到有明顯的兩極著色。
(二) 分離培養 用病料接種到血液瓊脂平板在
(三) 動物試驗 用檢樣製成混懸液或肉湯培養物,注射到兔、小白鼠、鴿子皮下,動物多於24~48h死亡,死後取其肺進行塗片,用美蘭染色或瑞氏染色後,鏡檢;或接種血瓊脂平板後再證實。
若要鑒定莢膜抗原和菌體抗原型,則要用抗血清或單克隆抗體進行血清學試驗。檢測動物血清中的抗體,可用試管凝集、間接凝集、瓊脂擴散試驗或ELISA。
通過檢驗證實為多殺性巴氏杆菌病的肉品、內髒,分別作工業用、燒毀、高溫處理。
八、免疫與治療
帶菌健康動物具有一定程度的免疫力。動物患病痊愈後,可獲得較強的免疫力。國內外已研製出多種滅活、弱毒菌苗以及莢膜亞單位疫苗。該菌的高免多價血清具有良好的緊急預防和治療作用。本菌對青黴素、鏈黴素、四環素、土黴素、磺胺類及許多新的抗菌藥物敏感。
上一篇:埃希氏菌屬
下一篇:細菌的致病性和毒力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