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化進程緩慢是目前中國的通病。具體到化工新材料產業,是什麽阻止了其產業化的步伐,又有何化解良策呢?中國化工學會化工新材料專業委員會理事長於希椿對此有一番見解。
原因:還是離市場遠
於希椿認為造成產業化進程緩慢的原因是多方麵的。
一、科研投入不足。一般國外要開發一種新材料,有的前期投入就達數千萬美元。而在中國,即使是國家大力支持的項目,能得到幾千萬元的撥款就已經是很大很大的項目了,但離真正開發完成的經費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
二、自主開發的技術不夠成熟。部分技術人員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做出來一點東西後就想著工業化、進行技術轉讓,急於從市場上得到回報。雖然工藝流程打通了,但是後續工作不深入不紮實。比如獲取的實驗數據範圍很窄,很多數據做得不深,在工程放大時就會出現很大問題。所以盡管有的項目已經進行到中試,做出幾百噸的規模,但是要進一步工業化做到萬噸級,工程問題就暴露出來了。由於工程開發力量薄弱,工藝和工程、裝備的銜接不夠,往往是到了產業化的時候再來結合就晚了。
三、科研單位缺少開發高難項目的積極性。搞科研的人都知道,一個大項目往往需要十來年的時間來開發,還要經過多方培育,才能得到一個像樣的成果。例如,我國生物法聚丙烯酰胺就搞了15年才突破了萬噸級技術,實現了產業化。但大的科研單位轉製成企業後,都去搞小生產了,缺少長期探索積累的環境和條件,沒有積極性去開發行業需要的重大項目,都想一下子抱一個金娃娃。
四、科研單位和企業結合不夠。實踐證明,單靠高校和研究單位是開發不出大的產業化項目的,必須要跟有實力的企業進行結合,並且要以企業為主體來進行開發,這樣產業化的進程才會大大加快。但在目前的科研體製下,要做到這一點確實不容易。國外成功的經驗是技術開發以企業的需求為導向,以大企業為開發的主體,科研單位的一些單項成果為企業配套。
五、有的項目開發超前了。舉個例子,上世紀80年代我國就開發出了用在子午線輪胎中的不溶性硫磺,但當時中國子午線輪胎市場還沒發展到那個程度,結果不溶性硫磺開發出來了卻銷售不了。直到1992年後,我國引進了幾套子午線輪胎生產線,國內的技術也上去了,這個產品一下子便供不應求了。所以,如果科研開發超前了,產品與市場不完全對路,市場暫時不需要,也會影響它的產業化。
辦法:必須活在市場
於希椿認為,要加快產業化進程,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有關部門能夠建立新材料科研開發風險基金,對難度較大的並且很重要的第一套產業化項目給予政策上的支持。開發一個大項目確實很難,風險也比較大,萬一弄不出來,有的企業一下子就破產了。設立這樣的風險基金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企業的後顧之憂,讓他們更有投身產業化的積極性。
二、要重視引進國外技術和裝備後的消化、吸收、創新工作,加快大裝置國產化的步伐。實事求是地說,我國很重視引進工作,但是國產化跟不上,有錢投入引進,卻沒有專門的資金對我們國家需要的、產業化前景好的一些項目進行消化吸收再創新。有些人尤其是一些決策者,對國產化工作重視不夠,總認為完全是自己搞出來的才算“科研”。
但事實上,你把人家的大裝置翻版出來就是一個相當了不起的事情,比所謂的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實驗室東西要強得多。當然消化吸收後最重要的還是要創新,避開人家的專利,形成自主知識產權。例如氯化聚乙烯,我們引進的是7000噸的間歇法釜式合成工藝,而現在我們創新成了7 萬噸的連續生產新工藝,同時還開發了10多個新牌號,這就是了不起的成績。糊樹脂、炭黑、子午線輪胎等都是這方麵比較成功的範例。因此,在引進了一套大裝置後,國家能組織力量來進行消化吸收,而且有資金支持,這比完全白手起家、每個環節都自己摸索有效得多。這對於開發量大麵廣的新材料是一種成效顯著的方法。
三、政府要提供服務和保障。現在看來,光提倡產、學、研還不夠,應該再加上“官”,就是要有政府支持。政府扮演合適的角色來支持這幾方麵的結合,並且營造好技術轉移的環境。這就包括實現政府體製創新,向服務型政府轉變,為產業化提供法規和法律保障等。
四、科研開發的主體要轉移到企業。特別是有實力的企業,應當發揮科研開發和產業化的主力軍作用。
上一篇:國產最貴大米技術之爭短期恐難了斷 2008-04-25
下一篇:農產品漲價:生物燃料產業空前繁榮引發的? 2008-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