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   加入收藏  |   客服熱線:400-0532-596
新聞資訊

科學家用近紅外光編程細菌治療腫瘤


錄入時間:2023-4-18 16:01:17

  腫瘤細菌療法是一種以細菌為主體的腫瘤療法。但天然菌株的毒性較強、療效不穩定,限製了腫瘤細菌療法的應用。合成生物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為這一療法提供了新的契機。11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獲悉,該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金帆課題組成功將銅綠假單胞菌菌株改造為具有實體瘤治療功效的工程菌。在治療過程中,該工程菌的全局表型可被近紅外光的輻照程序精確控製,從而實現更有效的消融瘤體治療效果,具有巨大的潛在應用價值。相關成果刊發於《國家科學評論》。

  “理想的治療過程應當對細菌行為進行動態控製。”金帆認為。然而目前大多數腫瘤細菌療法通常隻專注於某一步驟的優化,而忽視對整個治療過程的控製。此外,在現有的腫瘤細菌療法中,細菌瘤內定殖能力主要依賴於自身,這種天然的定殖能力能否在不同的腫瘤環境中維持也是存疑的。

  金帆表示,基於以上考慮,他們希望利用合成生物學技術對細菌的功能進行全新設計,開發一種可同時控製黏附、定殖與藥物釋放的新型活菌載體用於腫瘤治療,通過對治療流程的優化,實現腫瘤療效的增強。

  受自然界中細菌生存方式的啟發,研究團隊為工程菌設計了浮遊狀態和生物被膜狀態兩種表型,以實現對其定殖能力的控製,其中浮遊狀態細菌的定殖能力較弱,能夠減少對正常組織的傷害;而生物被膜狀態細菌的定殖能力較強,能夠增加其在腫瘤組織內的定殖量。同時,為了實現藥物的釋放,研究團隊引入了裂解表型。“裂解方式進行藥物釋放,不受蛋白大小的限製,而且裂解能夠限製細菌數量,提升係統的安全性。”金帆介紹。

  在此過程中,研究團隊成功構建了具有3種表型的工程菌,該工作是首次嚐試將光直接用於細菌多種行為的調控及腫瘤治療。

  “我們在20天的實驗周期內,通過8次注菌並使用高強度的近紅外光照射,有效抑製了腫瘤生長。隨後,通過優化光照程序對工程菌的生活方式進行控製,以實現對藥物累積和藥物釋放的持續控製。”金帆說,研究結果顯示,編程細菌生活方式在腫瘤的長期治療過程中具有顯著優勢,能夠在較少的注菌次數下獲得更好的腫瘤抑製效果。

  金帆表示,隨著實驗不斷深入,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菌株從實驗室走向臨床應用,為腫瘤治療帶來新希望。


來源:人民網

提醒:本文章所有內容均來源網絡,僅用於學習交流,若有侵權內容,請及時聯係刪除或修改,特此聲明!

 

上一篇:研究揭示腸道細菌導致手術後感染風險

下一篇:孩子上吐下瀉?這份科學預防諾如病毒指南請注意查收

首頁 | 關於我們 | 網上商城 | 在線客服 | 聯係我們
業務聯係電話
   400-0532-596 0532-66087773
   0532-66087762 0532-81935169
郵箱:qdhbywg@vip.126.com
地址:青島市城陽區錦匯路1號A2棟
產品技術谘詢
  工作日(周一至周六8:00-18:00):
  18562658263 13176865511
  其它時段:13105190021
投訴與建議:13105190021 13006536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