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風投專家認為生物技術早期融資體係已經遭到“破壞”,對那些“瘋狂的想法和創意”不感興趣,而諾華風投基金瞄準的恰是那些“瘋狂”的早期項目
美國麻薩諸塞州劍橋一座辦公樓的四樓會議室內,諾華風險基金會辦公室。三位老總躺在地上,領帶鬆開,衣衫淩亂,一位陌生來客在他們的胸口搭了一堆電線,正在監測他們的心電圖。
這樣的場景或許會讓那些碰巧路過的辦公室職員駭然,但事實上這並不是一場急救演習,而是一場創業主題概念的演示會:那位陌生來客帶來他的新式心電測試儀,希望得到諾華公司的風險投資。
與其他製藥巨頭偏好強強聯手不同,諾華公司選擇與一些小公司結盟,爭奪創新技術最大的使用權或控製權,並借此豐富自己的產品線。諾華創投去年的業績相當不錯,首次出現當年投資收益大於投入。但諾華公司及其創投並不滿足於此,這家瑞士製藥巨頭又發起成立了諾華選擇基金(Novartis Option Fund)。這個風險基金比傳統的公司風險基金投資模式更為大膽——不僅投資收購股權,還投資於新藥和新技術的授權轉讓。
我來收拾殘局
不得不承認,有時僅花費10萬美元所獲得的獨家專有權能夠比投資1000萬美元更有效,如果你把握了新藥前期研究的關鍵點。
大藥廠往往花費巨資從生物技術公司手中收購已經通過後期臨床試驗的產品,但對於前期研究的東西,尤其是那些“瘋狂的想法和創意”不感興趣。盡管生命科學領域的風險投資一直在增加,但種子基金及此後一輪基金的規模卻在縮減。安永會計事務所的報告顯示,生物技術公司得到的種子和首輪基金占全部風險基金的比例由2001年的超過一半下降到2006年的不到三分之一。許多風投行業內的專家認為生物技術早期融資體係已經遭“破壞”,早期創新項目和前端技術的生態環境不容樂觀。由於風險投資的這種投資偏好,數年之後導致了候選新藥的匱乏。
傳統的風險投資基金在這種局麵下往往選擇轉向其他行業,比如信息和能源行業。由此,大型製藥公司被寄予厚望。製藥公司的風投基金與傳統的風投基金不同,他們不僅僅是要賺錢,更重要的是要通過投資獲得公司的業務發展機會,願意在有可能轉化為新產品或其他一些對母公司有利的項目上冒更大的風險。
諾華公司就是其中代表。諾華創業基金發起於1996年,最初注冊資金約6000萬美元,主要是為幫助在合並過程中失業的科學家創業。11年後,該基金已經擴張了近十倍,目前已超過5.5億美元。
“如此規模的基金不僅幫助解決了合並帶來的問題,而且有更多的好處。”諾華風險投資基金執行董事Reinhard J. Ambros說,製藥公司通過創投獲得生物技術公司的股權和最新技術的詳細資料,可為下一輪的資本注入和產品轉讓許可奠定基礎。
另外,Ambros認為,由於諾華選擇基金持有生物技術公司的股權,並建立合作信任關係,在競爭這些生物技術公司的技術許可時,諾華將占據優勢。在報價基本相同時,因為既存的利益關係,生物技術公司會選擇諾華。
獲得投資不易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生物技術公司都有機會獲得這樣的風險投資。要想得到投資,需要符合一些條件:首先,這些公司的產品必須能夠改善病人的健康或者改變醫生看病的方式。諾華創投對於仿製藥和細節設計的改進不感興趣。其次,候選公司必須有一個創新的技術平台,它能產出3個或更多的新藥品種。“一般來說,我們不會選擇隻有一個產品的公司。如果擁有兩個有潛力的藥物或項目,其中一個失敗了,而另一個剛好與諾華公司有關,我們會直接把這家公司買下來。”Ambros如是表示。
Ambros承認,這些標準限製了選擇基金的候選者,但他的團隊還是在6個月內麵試了許多家申請企業,有些企業甚至不屬於醫藥行業領域。那些最終符合選擇基金標準的生物技術公司將通過諾華風險基金平台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比如在Ambros團隊的幫助下與行業高人及其他製藥巨頭的高管們建立聯係。由於小公司的經理們經常抱怨自己沒有機會和大公司的經理們取得聯係,而隻要Ambros認為這家小公司確實有潛力,隻需一個電話就可以將所需要的大公司經理們召集到一起。而諾華選擇基金給予小公司的資金支持則更為重要,它能幫助這些創業初期的小公司與大製藥商的合作真正運轉起來。
不過,EGS健康谘詢公司Mills指出,諾華風投的一些條款會“趕走”許多合作夥伴。所有的投資人都想盡可能地完善合作條件,而諾華公司每動用一個選擇權都必須與其他股東們討價還價。的確,諾華選擇權基金的模式在與其他投資者合作時難免會有麻煩甚至衝突。企業創投不可能不顧及藥業巨頭的利益,當購買的決定和價格與被投企業股東利益最大化之間有矛盾時,就必須對各方利益進行協調,最終讓步妥協而達成協議。
事實上,諾華公司的這種企業創投模式能否成功還有待實踐考量。Ambros預計該基金每年將投資2~3個項目,每個項目的投資額在1000萬~2000萬美元。
鏈接
諾華選擇基金規模大約在2億美元左右,作為種子基金來幫助生物公司和其他初創公司將他們的想法變為切實可行的技術和產品。
諾華選擇基金的投資協議包括認購選擇權費(分兩次付清),再加上股權投資。分期支付的認購選擇權費可為公司提供現金,不會稀釋其他股東的股權利益,還能夠幫助吸引其他投資者。技術認購的選擇權一般可維持5年,或一直到進入臨床階段,其中附加了諾華在產品研發不同階段所擁有的可授權轉讓的條件。
這個模式為早期研究的融資提供了一個可行方案:不論諾華是否最終動用選擇權買斷新產品和技術,該基金都會繼續以購買選擇權的方式來投資和支持中小創新企業。
上一篇:益生菌:別讓神話變謊話 2008-02-21
下一篇:第318次香山科學會議研討中醫藥問題 2008-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