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收獲季節,秸稈處理都是一大難題。怎樣讓秸稈得到有效利用又不汙染環境?“利用生物技術,可以把秸稈轉化成蛋白質、油脂、澱粉、氨基酸等幾千種產品,和糧食裏的蛋白質、澱粉等一樣,人和動物都可以食用。”21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工業大學教授歐陽平凱,在第十二屆長三角科技論壇上,為秸稈利用指出了一條新路。
這個由江蘇省生命科技創新園管委會承辦的論壇,主題是應對第三次生命科學革命。論壇上,與會專家圍繞生物產業學科交叉融合創業與創新展開研討。“中國每年要處理10億噸秸稈。”歐陽平凱說,現在我們的秸稈處理成了困擾地方政府和農民的一大問題。“秸稈中的碳水化合物和纖維素,難以變成植物需要的肥料,而且粉碎還田影響下一季糧食種植。”他說,經過多年研究,他發現利用合成生物技術,可以把秸稈轉化成“糧食”,將秸稈變廢為寶。
秸稈變“糧食”並不複雜。收集來的秸稈加熱處理後,再用蒸汽進行爆破,然後加入酶將其轉化成糖。糖經過發酵,可以轉化成蛋白質、澱粉、油脂、乳酸、氨基酸等幾千種產品。“技術上已經沒有問題,如果秸稈的成本能控製在200元到300元一噸,秸稈變‘糧食’的效益非常可觀。”歐陽平凱說,這樣做還能促進農業生產方式轉變,增加農民收入。“因為用生物技術轉化秸稈,需要建工廠,可以把農業變成半個工業。”不過,這樣的“糧食”因為由秸稈轉化而來,歐陽平凱說,用它們做飼料可能比做食品更容易讓人接受。
上一篇:各類檢測實驗室對檢測人員資質的要求
下一篇:環境監測中微生物檢測技術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