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市衛生局衛生監督局通報了對社區現製現售飲用水監管情況,對抽樣的100台飲用水設備進行水質檢測,其中15台設備檢出微生物超標,隨後在第三方檢測合格後陸續恢複使用。從目前摸底的情況看,全市經營現製現售水的共有43家管理單位、近2000台飲用水設備。針對現製現售飲用水準入門檻低等問題,我市今年有望出台《青島市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
現場◆◆進社區給飲水設備體檢
昨日上午9時,記者跟隨執法人員來到了吳興路小區,現場對兩處現製現售飲用水設備進行檢測。在該小區的小廣場內,有一台飲用水設備緊挨著居民樓擺放。執法人員打開一扇透明的玻璃門,摁下摁鈕拿著小杯開始取水抽樣,接著放到兩台儀器上開始快速檢測濁度、PH值。不到一分鍾,儀器的電子顯示屏上就出現了數字:濁度為0.65NTU,凡是在1.0NTU以下的都是合格;PH值為6.5,也是在6.5-8.5標準範圍內。執法人員介紹,這隻是快速檢測,其他指標需要到實驗室做進一步檢測。設備上原有寫著福喜礦泉水的廣告,執法人員責令管理單位貼上了“現製現售水”這五個字,以防虛假宣傳欺騙消費者。
據了解,2015年,市衛生局衛生監督局重點對現製現售飲用水設備的涉水產品衛生許可批件、水質衛生日常檢測、過濾裝置日常管理維護、從業人員體檢合格證明及設備周邊環境衛生等進行了衛生監督檢查。參照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執法人員在7月對分屬於20家經營者,分布於市南區、市北區、李滄區、嶗山區以及城陽區的100台現製現售飲用水設備的出水水質進行了抽樣檢測。檢測結果顯示,水質合格85台,不合格15台(分屬於9家經營者),不合格原因均為細菌總數超標。經過專項監管,抽檢水質不合格的售水設備中,除一台因為老化由經營者自行拆除外,其它均已經專業檢測機構複檢合格並恢複供水。
現場◆◆飲水設備三處易滋生細菌
現製現售飲用水設備的檢測項還有哪些?產生細菌的源頭在哪裏?市衛生局衛生監督局傳染病防治科主任楊鴻賓介紹,現製現售飲用水並沒有相關的法律依據,由於這些飲用水設備淨化處理的是生活用水,所以主要參照生活用水標準42項檢測項目,從中挑出了容易造成人體危害的十幾項對現製現售飲用水進行檢測。除了濁度、PH這樣的快速檢測外,執法人員還要對二次汙染微生物指標、重金屬、餘氯等項目進行檢測。楊鴻賓告訴記者,將抽樣的水送到實驗室後,這些檢測項目在四五天後就能出結果,檢測報告則需要10至15天時間。
從檢測的情況看,細菌超標的源頭共有三處,分別是過濾膜、暫存飲用水的水桶、出水口。 “現製現售飲用水設備,是對生活用水進行深度過濾處理,這個過程可能會導致二次汙染,內膜是汙染的源頭,需要管理者定期更換。 ”楊鴻賓說,設備內用於暫存飲用水的水桶是第二大汙染源,有時候長時間沒人取水,飲用水長期存放在水桶內就會導致細菌滋生,同樣市民取水要使用出水口,這裏也就成為了第三大汙染源。飲水設備存在汙染源,需要管理單位進行日常巡檢,定期請第三方檢測機構對水質進行檢測,然而有的管理單位不願意花錢檢測,這就會出現監管過程中不合格的情況。
現場◆◆無衛生許可證監管成難題
據了解,直飲水比大桶水便宜,口感上又比生活用水更好。但是這一行入行門檻太低,導致社區裏的飲水設備越來越多,水質卻令人堪憂。從市衛生局衛生監督局監管的情況看,據不完全統計,全市共有43家管理單位、近2000台飲用水設備。
市衛生局衛生監督局在監管過程中發現,這些管理單位存在突出的衛生問題:從業人員衛生知識水平較低,衛生責任意識較差,衛生管理能力不強;部分經營者疏於衛生安全管理,水質衛生日常檢測不到位,出水水質衛生存在安全隱患;部分經營者存在誇大淨化水功效、誤導消費者的現象。
“因為缺乏相關的立法,我們在監管過程中發現不合格的飲水設備隻能封停,禁止其經營直到二次檢測合格為止,並沒有相應的罰款等措施。”市衛生局衛生監督局副局長劉景傑介紹,這些管理單位大多沒有衛生許可證,在衛生監管方麵沒有法律可以依據,這就給監管帶來了難題。
記者了解到,現製現售飲用水是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出現的新興事物,國家還沒有出台專門的法律規範和行業標準,監管存在法律空白,近年來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已相繼出台地方性法規予以監管,目前青島還沒有相關的立法。
出台管理辦法增加檢測頻率
記者了解到,目前有關部門正積極推動我市現製現售飲用水衛生管理方麵的立法進程,從而不斷完善現製現售飲用水行業的監管模式,健全衛生監督的法律依據,保障市民飲用水衛生安全。據悉,《青島市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有望在今年出台。
市衛生局衛生監督局局長孟憲州介紹,現製現售飲用水有了相關立法後,這一屬於政府規章的立法,最高的罰款上限是3萬元,屆時還會給予監管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管理單位檢測不利等情況處以相應的法律依據。
上一篇:凍土微生物蘊氣候變化“玄機”
下一篇:微生物所在大腸杆菌高效全細胞催化青黴素方麵取得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