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農業已超過工業成為我國最大的麵源汙染產業。中國農村環境正拉響警報。一方麵,工業和城市汙染正向農業農村轉移排放;另一方麵,來自農業本身的汙染也相當驚人:化肥、農藥等農業投入品過量使用,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和農田殘膜等農業廢棄物不合理處置,曾經的“田園淨土”正經曆各類汙染的侵害。
農業化學品成“隱形殺手”
農業麵源汙染是指在農業生產活動中,農田中的泥沙、營養鹽、農藥及其它汙染物,在降水或灌溉過程中,通過農田地表徑流、壤中流、農田排水和地下滲漏,進入水體而形成的麵源汙染。這些汙染物主要來源於農田施肥、農藥、畜禽及水產養殖和農村居民。
據環境保護部和國土資源部此前公布的《全國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公報》,全國土壤環境狀況總體不容樂觀,部分地區土壤汙染較重,耕地土壤點位超標率為19.4%,主要汙染物為鎘、鎳、銅、砷、汞、鉛、滴滴涕和多環芳烴。“除了工業廢棄物排放造成的土壤重金屬汙染,農業化學品的大量投入會導致土壤中養分、重金屬以及有毒有機物富集引起的土地汙染,直接威脅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張福鎖說。
“我國是世界上化肥、農藥使用量最大的國家,年施用量分別達4700萬噸和130多萬噸,而利用率僅為35%左右,流失的化肥和農藥造成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汙染,受汙染的耕地約有1.5億畝。”湖南環保廳副廳長潘碧靈介紹,畜禽糞便年產生量達27億噸,大部分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沒有汙染治理設施,每年地膜殘留量高達45萬噸,造成了土壤汙染。
通過監測把握動態 加強普查
4月14日上午,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目前中國關於農業麵源汙染的類型、範圍以及程度等問題還不是非常清楚,需要加強普查工作。張桃林表示,現有的監測點雖有一定數量,但是相對來講比較分散,密度也不是非常高。農業部將來要完善監測方法和手段,另外也要進行一些加密。農業麵源汙染的空間分布廣,差異也比較大,還需要加密來解決問題。
他說,當前需要加強基礎性的普查工作,來摸清家底,而且通過監測來不斷把握動態。在這個基礎上做到因地製宜,分類指導。根據《2013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全國農業麵源汙染監測網絡中有農田麵源監測國控點270個,農田地膜殘留國控監測點210個,並在全國700個縣的14000個監測點開展農村汙水、垃圾、糞便無害化處理、土壤衛生、病媒生物防治等農村環境衛生監測。
張桃林介紹,總的來看,中國農業麵源汙染量大麵廣、複雜多樣,汙染防治工作起步也比較晚,綜合防治工作還麵臨許多困難和問題,形勢不容樂觀。他表示,在2007年的全國汙染源普查中,農業汙染源占的比重是比較高的,“而且我們2012年按照原有一套監測方法來監測的結果,還有所增加。”但他認為,應客觀地看待這個問題,因為嚴格意義上來講是排放量並不是汙染量,麵源汙染通過地表徑流或者土壤最終進入到地下水或者地表水的量是有限的。
微生物農藥成農業生產“新助力”
2015年1月7日,農業部公布了“一控兩減三基本”的整體規劃,計劃到2020年,肥料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化學農藥使用量實現零增長。微生物農藥增強作物抗逆、提高施肥效率、不易產生抗性,而且對人、畜、農作物和自然環境安全,受到用戶的歡迎,逐漸成為今後農藥的發展方向之一。將芽胞杆菌、真菌DNA病毒等製成生物農藥製劑,開發係列農用產品,對於發展現代農業非常有意義。
我國每年的固體有機廢棄物,包括畜禽糞便、餐廚剩餘物、秸稈及作物加工廢料等,大約有100多億噸,被高效資源化利用的僅僅一小部分。農業部微生物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副主任、華中農業大學張吉斌教授表示,固體有機廢棄物在動物蛋白質營養、功能有機質肥料、生物能源的資源化利用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大需求,既保護了環境,又變廢為寶,是一舉兩得的好事情。
農業微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喻子牛指出,農業微生物學發展麵向“兩增三基本”,即增加微生物肥料、增加微生物農藥的研究與應用推廣,最終實現基本解決環境汙染問題、基本解決肥料高效、增效,基本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目標。而這一過程中,科研院所與龍頭企業要聯合攻關,通力合作,共同做強、做大、做優我國農用微生物產業,進一步助推我國現代農業發展。
文章鏈接:中國化工儀器網 http://www.chem17.com/news/Detail/72787.html
上一篇:轉基因的未來:先進技術如何贏得消費者的心?
下一篇:三種抗酸染色法檢測痰結核分枝杆菌結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