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菌飲料連續九年保持30%以上增長速度的背後,低溫及常溫乳酸菌飲料魚龍混雜問題凸顯。專家認為,國標關於活菌數量僅100萬個/毫升的限定嚴重滯後於國際標準,是引發市場混亂的關鍵。日前,北京商報記者獨家獲悉,相關部門正在對沿用23年之久的行業標準進行修訂。新國標一旦獲批實施,企業進入門檻不僅會提高,該領域原有企業也將麵臨新的洗牌。
國標滯後的尷尬
“目前乳酸菌飲料市場的混亂局麵與產業發展的良好前景相悖,例如,一些廠家渾水摸魚,不含有活菌卻冠以活性乳酸菌飲料之名銷售;另有產品活菌數量不達標或者在流通環節中消滅,無法起到產品宣稱的潤腸道功能”,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趙亮日前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國標門檻太低是引發市場混亂的主要原因。
據介紹,現行的乳酸菌飲料行業標準是原輕工部於1992年製定的,即QB1554《乳酸菌飲料》的行業標準,2003年國家衛生部在此基礎上修訂了GB16321《乳酸菌飲料衛生標準》,兩份標準對於乳酸菌數量做出的規定沒有任何出入,即“出廠3天內產品乳酸菌含量必須高於100萬個/毫升,在銷售時隻要有活性菌檢出即可”。
乳酸菌飲料業內專家認為,根據乳酸菌飲料的發展行情,國標已出現三大缺陷:一是標準中所規定的活性乳酸菌在出廠時的100萬個/毫升,這與不低於1000萬個/毫升的國際標準相差懸殊;二是對產品活性菌的檢出沒有界定一個合適的時間段和確切的含量,隻規定在銷售過程中有活菌檢出即可,而活菌的質量和保健功能與活菌數量是密切相關的;三是國家標準在檢驗手法、食品添加劑和保存條件等方麵還沒有對乳酸菌飲料行業進行規範。
在專家看來,寬鬆的標準可能會造成各種活性乳酸菌飲料內在質量的差異較大,也無法保證消費者買得放心,喝得安心。“不過,據了解國家相關部門正在討論起草新的國家標準,新國標的要求將有所提升,這將對乳酸菌飲料行業發展帶來實質的改變。”業內人士透露。
關鍵條款需完善
國內標準無法與國際接軌,進而導致無法確切保證消費者入口時的活菌數量,從而引發“花了買活菌的錢卻買到了死菌”現象多有發生。
為了減少這一現象的發生,國內一些主流乳酸菌飲料企業以提高企業標準來予以應對。
“我們企業的標準是每毫升飲料中含有100億個以上,高於國際標準和國家標準。”養樂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如是說。
此前也有專家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雖然國內現行標準規定了乳酸菌飲料出廠時的活菌數量,但是一些企業將流通環節中可能損耗的活菌數量計算進去,在出廠時就提高了活菌含量,以保障進入消費者口中時的活菌數量最大化。
北京商報記者早前也在專業檢測機構檢測了味全和養樂多兩款暢銷活菌乳酸菌飲料的活菌數量,檢測結果顯示,在保證了2-10 的儲藏條件後,兩款產品的活菌數量均高於國家標準所規定的100萬個/毫升的標準。
不過,趙亮表示,目前多數企業都有自己的企標,且企標高於國標,但是即便如此產品若要達到企業標準必須要在冷鏈下進行,這是活性乳酸菌飲料的基本要求,而在流通環節中絕大多數企業卻忽略了這一點,監管不力導致再高的企業標準也有不達標的時候。
對此,專家呼籲,國家不僅要提高對於乳酸菌飲料出廠時的數量設定,還要製定活性菌產品的儲藏存放條件或要求,並且國家標準的設定不能僅局限於出廠時的保障,關鍵要保證流通環節及最終零售渠道中的活菌數量。
此外,製定和實施活菌標識也值得鼓勵,例如隻準許達到國家規定標準的產品方能使用該專用標準,以此來進一步規範市場。
細則落地促市場洗牌
雖然新國標的具體細則和內容現在都還不得而知,但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相關條款的出台勢必將對整個乳酸菌飲料市場帶來一次規範洗牌。
有專家指出,提高對於乳酸菌飲料出廠時的數量設定,一定程度上抬高了企業的進入門檻,對於企業生產乳酸菌飲料的技術工藝要求將有所提高,換言之,在企業進入該領域之初,就將對其進行第一輪篩選,生產工藝達不到活菌數量標準的企業根本無法進入。
新國標要求的提高,除了讓一部分企業難以進入該行業,對該行業原有企業也將帶來不小的衝擊與挑戰。對於專家們所呼籲的“製定活性乳酸菌飲品的儲藏存放條件或要求,並且國家標準的設定不能僅局限於出廠時的保障,關鍵要保證流通環節及最終零售渠道中的活菌數量”這一點,業內人士認為,這對於企業在產品的冷鏈運輸建設、銷售終端監管上的要求將大大提高,而達不到這些要求的中小企業將麵臨著新一輪的淘汰。
此外,即便是目前在活性乳酸菌飲料市場占有率第一的日本品牌養樂多以及市場占有率約13%的味全,雖然均表示“從產品的冷鏈配送到終端銷售的儲藏條件審核都有嚴格要求”,但此前北京商報記者在市場上仍然發現了上述兩類產品終端銷售存儲不規範的現象,還是暴露出了這類企業在監管上存在漏洞。
然而,隨著新國標更多具體細則的落地,消費者對於乳酸菌飲料常識的了解加強,這些現狀如若得不到改觀,對於企業整體形象勢必造成不小的損傷,長期來看,或將對其市場地位有所影響。
上一篇:英國呼籲警惕“超級細菌”暴發
下一篇:乳酸菌飲料常溫銷售要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