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   加入收藏  |   客服熱線:400-0532-596
新聞資訊

限塑令看好回收產業 2008-01-15


錄入時間:2008-1-15 10:02:17
   
   一根蔥用一個塑料袋、兩個土豆也放一個塑料袋,農貿市場的攤主們習慣了無償為顧客提供塑料袋,而顧客也同樣習慣了。想到今後要為這些塑料袋埋單,不少消費者都有些不滿,攤主們也都怕“因小失大”,“平均下來不到1分錢的塑料袋我收顧客多少錢合適?要是不給塑料袋,大家都不來買我的東西怎麽辦?”攤主李平的話反映了很多人的意見。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限製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指出:鑒於塑料購物袋已經成為白色汙染的主要來源,自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國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製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然而,這次從塑料袋消費終端開始的白色汙染整治行動究竟能起到多大的效果,業已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
    執行者:農貿市場成為實施難點
     “我也知道用塑料袋不好,但你看看這肉啊、豆腐什麽的,不用塑料袋成麽?”在北京朝陽區小紅門農貿市場,正在買菜的鄭大媽麵露難色地向《市場報》記者表示。記者看到在菜市場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挎著這個菜籃子的鄭大媽已經算得上頗具環保意識了,但籃子中仍然躺臥著2個塑料袋,分別裹著一塊肉和兩塊豆腐,而大多數買菜的人手中則多半拎著好幾個塑料袋。“買菜不可能不用塑料袋,如果今後塑料袋都收費了,算下來可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鄭大媽支持環保,但提出她認為在無可避免的情況下使用塑料袋,不該也讓消費者掏錢。
    一根蔥用一個塑料袋、兩個土豆也放一個塑料袋,農貿市場的攤主們習慣了無償為顧客提供塑料袋,而顧客也同樣習慣了。而想到今後要為這些塑料袋埋單,不少消費者都有些不滿,而攤主們也都怕“因小失大”,“平均下來不到1分錢的塑料袋我收顧客多少錢合適?要是不給塑料袋,大家都不來買我的東西怎麽辦?”攤主李平的話反映了很多人的意見。
    據中國塑協塑料再生利用專業委員會副會長董金獅提供的資料顯示:目前全國每天消耗塑料袋的數量在30億個以上,而僅人們每天買菜要用掉10億個塑料袋。農貿市場,是塑料袋消耗的重頭,而且最汙染環境,被國家嚴令禁止很久的超薄塑料袋也往往從這裏流入市場。但《市場報》記者走訪了北京多家農貿市場後,市場的工作人員不約而同地向記者表示:“嚴禁攤販無償提供塑料袋太難了!”
    他們的擔憂並非沒有道理,畢竟農貿市場裏絕大多數的交易都是“商量著來的”,添個秤、抹個零都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如果消費者說,“白給個塑料袋吧”有幾個攤主會不答應?“最主要的是不好監管。”工作人員為難地告訴記者,“就算我看見有人無償提供塑料袋了,人家說我賣的錢裏包括進去了,我怎麽核實?”
    “有償使用塑料袋”的做法,是基於當前的環保形勢,參照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做法提出的。旨在通過經濟杠杆,抑製消費者對塑料袋的使用。當消費者心疼為塑料袋花錢時,環保成本就會被更多人掂量。但已經習慣了享受“免費午餐”的消費者是否肯“認這個賬”卻仍然是個未知數。
    生產者:幾家歡喜幾家愁
    如此重大的消息,理所當然應該引起塑料袋生產廠家的迅速反應。但與記者的猜想相反,幾個電話打下來,記者發現不少塑料袋生產企業對此早有心理準備,而他們的反應也不一致。
     “這是個好消息。”部分規模相對較大的生產企業都認為,此次國家明確提出“禁止生產、銷售、使用超薄塑料購物袋”,那些生產技術不達標、產能有限的塑料袋生產廠家肯定會減少,無疑是對這個行業的一次“大洗牌”。“沒有了他們的低價競爭,我們這個行業也可能進入到一個良性循環的軌道上來。”
     不過,也有不少企業擔心,突然從“無償”變“有償”,消費者會不會不肯埋單。“有償使用後,超市商場的進貨量肯定會大幅度減少,這個問題相當要命。”某塑料製品廠的市場部經理接受記者采訪時,不無憂慮地表示,自己的廠子在業內有點名氣,但普通消費者並不知道,他們一直主攻企業客戶也沒有什麽零售市場經驗, “未來市場變化可能會很大”。至於這次嚴令限製生產的“超薄塑料袋”,他表示,“這到不算什麽,超薄塑料袋已經限製生產很久了,正規廠家沒人做,市麵上見到的都是小廠非法生產的。”
    由於,塑料袋有償使用的具體管理辦法尚沒有出台,大多數生產企業主仍然處於觀望狀態。不過,不少人都提出一個問題:依“規”而生的塑料袋收費將歸誰所有?按照通知,“商品零售場所必須對塑料購物袋明碼標價,並在商品價外收取塑料購物袋價款,不得無償提供或將塑料購物袋價款隱含在商品總價內合並收取”,如此理解,似乎收費應該歸商家所有。既然是為了限製使用,有償提供塑料袋的價格不會太低,這樣的話,如果生產企業仍然按原價向商家提供塑料袋會不會太不公平?而除了部分垂涎“有償”利潤的人,更多的企業主則非常擔心國家會向生產環節征稅:“一旦按‘誰汙染誰治理’的環保原則征稅,那我們隻有關門這一個選擇了。”
    專家:塑料回收產業前景看好
    隨著近幾年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對於有償提供塑料袋,反對的聲音並不多,但讓消費者埋單的解決方式卻備受質疑。“為什麽都要老百姓和商家埋單,政府去哪兒了?”“貿然全部叫停是否經過調查論證呢?”“完全靠罰款是不是有懶政之嫌”……不少網民發出這樣的感慨。更有不少人認為:政府有關部門不應該采取簡單罰款的措施,將責任完全推給社會,而應該投入更多的財政資金,鼓勵社會少使用塑料袋或者使用替代環保產品。
    與此同時,不少環保方麵的專家則擔心由於目前環保的塑料袋替代產品發展不夠完善,生產和回收都有可能造成更大的汙染。比如: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係教授袁光鈺就認為,雖然紙包裝可生物降解,能夠重新加入自然界的循環,但在生產和回收再利用過程中,紙製品產生的汙染比塑料多好幾倍,有悖可持續發展戰略,不宜提倡。董金獅也認為,塑料包裝不但價格便宜,而且具有材料質輕、透明、強度大、防水、防油、耐腐蝕等特性,這些是紙製品所不具備的。如果用紙包裝代替塑料包裝,為了滿足人們的這些要求,就要在紙裏麵添加塑料、鋁箔等物質,這樣又會增加能耗,回收處理也更加困難。因此,應綜合考慮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和產品的性價比。
    中國工程塑料工業協會秘書長鄭愷也認為,今後包裝將是塑料最大的應用領域,而普通塑料仍是包裝原料市場的主角。“有人認為塑料與環保是對立的,這是錯誤的。其實塑料的可回收利用率是很高的,再生塑料比再生紙的能耗要低30%。即使塑料使用到不能再生了,也可以處理為無害的液體。這一技術在國外已經使用得很普遍了。”
    上世紀末日本和德國有關環境部門曾對聚乙烯塑料袋、紙袋生產全過程的環境影響進行過數據對比分析,塑料袋比紙袋的環境適應性更優。在塑料消費難以舍棄的情況下,如何科學合理處置塑料廢棄物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再生利用作為一個新興產業其行業規模正在不斷發展壯大,前景十分看好。
    ■新聞鏈接
    全球:通過經濟杠杆
    控製塑料袋是趨勢
    塑料袋:20世紀人類最糟糕的發明
    塑料袋是奧地利科學家馬克斯·舒施尼在1902年發明的,因為輕便、結實和方便使用,在當時無疑是一場科技革命。但現在卻被廣泛認為是20世紀人類最糟糕的發明。
    目前,全球很多國家都在通過各種方法減少使用塑料袋。其中,通過經濟杠杆控製塑料袋的使用量,被證明是治理“白色汙染”的有效辦法。
    在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等國,大型連鎖超市除冷凍食品和無包裝的蔬菜水果外,不再為其他商品提供免費塑料袋。同時每個一次性塑料袋向顧客收取0.3歐元的費用,其中0.1歐元為成本費,0.2歐元為環保稅。
    韓國政府從1999年2月22日起實施法令,要求全國各大百貨商場和大型超市不再免費提供塑料袋和紙質購物袋,同時發放了6.5萬個環保購物袋。
     在歐盟一些國家,針對塑料袋征收增值稅後,塑料袋消費量大幅減少,這在愛爾蘭尤為明顯。2002年以前,愛爾蘭人均每年消費328個塑料袋。2002年3 月起,愛爾蘭開征塑料袋增值稅,每個塑料袋需繳納0.15歐元的稅款。之後,愛爾蘭人均每年塑料袋的消費量降至21個,減少約94%。
    ■權威聲音
    加工工業協會:
    杜絕超薄塑料袋有難度
     加工協會負責人李國俊介紹,全國塑料加工製品廠家有6萬多家,但多數製造超薄塑料袋的企業投資規模小,幾千元買一台吹塑機就可以開張,使用的原料都是回收的垃圾袋,很多小企業甚至沒有在工商部門注冊登記,因此難以統計生產超薄塑料袋的企業規模和比例。要在生產環節杜絕超薄塑料袋,生產監管上存在難度。
    環保局:
    執法部門還應嚴格執法
    近日,北京市環保局副總工程師程霞認為,對塑料袋實行收費肯定會減少白色汙染,但要真正完全禁止,還需要執法部門對一些小自由市場、小集貿市場進行嚴格執法。
    中消協:
    應采用懲罰性收費
    中消協副秘書長武高漢表示,支持對塑料袋推行有償使用,“甚至可以采取懲罰性的收費製度,來抑製消費者過多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如果隻是收幾分錢、幾毛錢,不足以起到警示作用。他指出,懲罰性收費與塑料袋成本之間的差價應專門用於環保事業。

 

上一篇:從“經濟年度人物”看“中國製造” 2008-01-14

下一篇:微生物添加劑在動物營養中的發展前景 2008-01-16

相關資訊:
首頁 | 關於我們 | 網上商城 | 在線客服 | 聯係我們
業務聯係電話
   400-0532-596 0532-66087773
   0532-66087762 0532-81935169
郵箱:qdhbywg@vip.126.com
地址:青島市城陽區錦匯路1號A2棟
產品技術谘詢
  工作日(周一至周六8:00-18:00):
  18562658263 13176865511
  其它時段:13105190021
投訴與建議:13105190021 13006536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