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體報道武漢某大型超市內混入了轉基因大米,一經曝光,將本來已頗多爭議的轉基因食品再一次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食用轉基因大米對人體是否安全?我國自主研發的轉基因農作物現狀究竟如何?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院長羅雲波在做客中國經濟網《經濟熱點麵對麵》訪談欄目時表示,相比於其他國家,目前我國自主研發的轉基因農作物數量很少,可商業化種植的農作物暫時僅有抗蟲棉和木瓜兩種。他也指出,如果我國轉基因作物產業化的問題不加以解決,未來在國家戰略層麵將會非常被動。
據羅雲波介紹,在我國自主研發的轉基因農產品中,獲得安全性認證的有大米和玉米等。2009年,華恢一號和BT63兩種轉基因大米獲得了安全性認可,同年轉基因植酸酶玉米也獲得了生物安全證書。其中,BT63轉基因大米即為此次“武漢轉基因大米”事件的主角,是華中農業大學研發的轉基因水稻,於1999年研製成功。轉基因植酸酶玉米的成果取得曆時12年,是國際上首例研製成功的酶基因玉米,主要用於飼料加工原料。以上三種轉基因作物均未獲得商業化種植許可。
那麽我國有沒有轉基因作物已經進入大規模商業化生產階段呢?羅雲波表示,截至目前,我國自主研發、獲得安全性評價又經批準能進行商業化種植的轉基因作物僅有兩種,分別為轉基因抗蟲棉和抗環斑病毒基因木瓜。
“改革開放初期,我們的紡織品是外匯主要來源,而棉鈴蟲對於棉花危害很大,用農藥殺不死。”羅雲波說,“美國的轉基因棉花登陸中國後,占據了90%的市場份額。經過我們自主研發,抗蟲棉在全國占到了90%以上市場。”他指出,轉基因抗蟲棉由於減少了施用農藥的次數和數量,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勞力和農藥的殘留量,提高了安全性。
此外,據羅雲波介紹,我國還曾批準過轉基因耐貯存抗病毒番茄和抗病甜椒等,但在產業化的過程中被發現缺乏商業價值,“沒有太多的市場就退市了”。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實際上作為科學家來說,食品的第一要素就是安全,”羅雲波指出,“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評價可以說是在食物當中最苛刻的一種評價,很多的傳統食品是經不起這種評價的。”他表示,轉基因作物在獲得安全性認可前要經過長時間的實驗和評價,以轉基因大米BT63為例,在公眾食用的安全性上沒有問題,但由於商業性價值等因素的考量,從獲得安全性評價到被批準大規模商業化種植仍需要時間。
數據顯示,目前全球轉基因農作物的種植麵積已超1.782億公頃,同比增長2.7%,在27個播種轉基因種子的國家當中有8個是發達國家,19個是發展中國家。有機構預測,2025年全球轉基因種植麵積將會達到兩億公頃。
對此,羅雲波指出,轉基因技術對於解決世界性糧食問題具有重大意義,而隨著我國糧食進口數量逐年攀高,自主研發轉基因主糧的重要性愈發凸顯。“在WTO框架保護下,我們現在可以不進口國外的轉基因玉米,但當這種玉米的質量、成本等各方麵都優於我國本土玉米時,由於無利可圖,沒有人再去種玉米,一旦有風吹草動別人不賣給你,你怎麽辦?”
他指出,轉基因技術不僅僅影響我國的糧食安全,還對人民健康安全、醫療、能源、環境等產生深刻的影響。“現在所有一型糖尿病人用的胰島素和兒童注射的乙肝疫苗其實都是典型的轉基因產品,它們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國民健康。如果這些轉基因技術專利都掌握在外國人手裏,對我們將十分不利,”他強調說,“如果把轉基因技術看成是洪水猛獸而限製它或影響它的發展,未來在國家戰略層麵會非常被動。”
羅雲波指出,目前我國已將轉基因技術上升至國家戰略,屬於中長期發展規劃的若幹項重要工程之一。“未來轉基因發展速度很可能超過我們的預期,因為它具有巨大的經濟、社會、安全和生態效益。如果轉基因作物在我國的產業化問題得不到解決,那麽未來它是沒有出路的。”
上一篇:美國的研究數據支持PBDE和神經發育的影響關係
下一篇:網帖稱無籽水果可能含避孕藥專家:絕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