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用於治療與身體保健的中藥材,如今也危機四伏。6月24日,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在京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包括同仁堂、雲南白藥、胡慶餘堂等全國九大中藥品牌商,在其被抽檢中藥材中,超過七成含有多種農藥殘留,其中不少農藥殘留還是屬於國家多年嚴禁生產與使用的劇毒農藥殘留。
七成樣品含有農藥殘留
據了解,2012年7月至2013年4月,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分別在北京、昆明等9座城市,購買了65個常用中藥材作為樣品,其中包括三七、金銀花、枸杞、當歸、白術等,所涉及到的中藥材品牌店,則包括同仁堂、雲南白藥、胡慶餘堂、特安呐、九芝堂、天士力、采芝林、宏濟堂、張仲景九個品牌中藥店。隨後,環保組織將這些在售中藥材,送往具有資質的獨立第三方實驗室進行了農藥殘留檢測。
檢測結果顯示,在65個樣品中,多達48個含有農藥殘留,占全部樣品數的70%。其中,32個樣品都含有三種或三種以上農藥殘留,比如同仁堂(北京)、特安呐的三七花和三七粉,以及張仲景藥房、雲南白藥和同仁堂(北京)的貢菊,均發現了超過25種農藥殘留。全部九個品牌的26個樣品中,還發現了甲拌磷、克百威、甲胺磷、滅線磷等六種禁止在中藥材上使用的農藥。
“由於中國對各類農藥在中藥材上最大殘留量標準的規定,數目非常有限,於是我們將之與歐盟的農藥最大殘留標準進行了相比”,綠色和平項目負責人王婧介紹,結果對比發現:部分樣品農藥超標數十甚至數百倍,如同仁堂(北京)三七花中檢出的甲基硫菌靈超標500倍,雲南白藥金銀花也超標100餘倍。
化學農業模式已延伸至中藥材行業
與此同時,綠色和平項目組還對山東平邑金銀花種植基地、寧夏中寧枸杞種植基地和雲南文山三七種植基地等進行了實地走訪調查,發現中藥材種植過程中的病蟲害防治,確已同我國化學農業模式一樣,嚴重依賴化學農藥的使用:比如農戶多憑經驗或農藥店推薦用藥,缺失來自政府及企業的專業指引和監管;而處於中藥材生產鏈後端的中藥材品牌商,像同仁堂、雲南白藥、采芝林等多家大型中藥品牌企業在產品收購中,同樣對農藥殘留沒有任何標準,企業內部也不會做農藥殘留的相關檢測,最終導致富含農殘的中藥材輕易進入流通環節,直到消費者手中口中。 “中藥材幾千年來被崇尚自然和傳統的中國人所信任,這次的調查結果無疑傷害了原有的信任。”王婧認為,由於現今農業種植過程中大量使用農藥,使得這種化學農業模式,已經從瓜果蔬菜延伸到本該治病救人的中藥材,“這非常令人擔憂。”
上一篇:廣西重拳打擊“四非” 腦鳴清等品牌保健品停售
下一篇:科學家采用電子束處理牡蠣 降低病毒汙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