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海洋牧場變身海洋垃圾場,樂清灣麵臨無魚可捕的危險境地。魚蝦死亡,特大汙染事件頻發,誰在製造海洋無法承受之痛?《經濟半小時》記者趕赴東海海域的樂清灣,調查那些超出想象的海洋汙染情況。
一、海洋牧場成海洋墓地 近海捕魚似大海撈針
據國家環保部日前發布的《2012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在我國的四大海區中,黃海和南海近岸海域水質良好,渤海近岸海域水質一般,東海近岸海域水質極差。公報透露,通過監測發現海洋重要漁業水域中有沉積物,主要汙染指標為銅和鎘,東海部分漁業水域銅超標相對較重。我們的記者於近日趕赴樂清灣,展開調查。
船老大應通華十幾歲就跟船出海打魚,如今當船長也有30多個年頭。他的一艘拖網漁船常年在樂清灣作業。應通華告訴記者,這幾年最大的感受,是海裏的魚蝦越來越少。應通華說,以前樂清灣的水很好,魚也很多,但現在近海處一般已經沒有魚了。
樂清灣曾經是東海海域重要的海洋牧場,沿岸有清江、白溪、水漲、靈溪、江夏等30餘條大小溪流入注灣內,整個樂清灣水質優良,餌料豐富,十分利於海水養殖,是浙江省蟶、蚶、牡蠣三大貝類的養殖基地和苗種基地。此外,在樂清灣的主要經濟魚類多達20餘種,還有58種貝類,60種甲殼類動物,在樂清灣樂側浙江省玉環縣附近的深水港區曾經還能看到跳躍翻騰的海豚。但就是這樣一個優良的海洋牧場,為什麽現在竟然變成了魚蝦罕見的模樣呢?記者隨船出行時發現,在樂清灣甌江段的近海處,順著堤岸就有兩個排汙口,排汙口上方是正在施工的水泥廠。順著排汙口的下方垃圾橫生,惡臭熏天。即使漁船駛出10公裏,海水依然是黃色的泥湯。
從樂清灣打撈上來的垃圾
漁船從樂清灣向北行駛,記者沿途看到:造船碼頭、化工企業、火電廠遍布了樂清灣的近海區域。漁民吳順說,附近發電廠的水都會直接排進樂清灣,汙染的直接後果就是無魚可捕。
臨近中午,根據應通華的推測,下海的網裏並沒太多收成,所以夥計們開始了午餐。導航的雷達會在遇到魚群時有明顯提示,但在海裏行駛了三個多小時卻沒一點反應。
下午兩點多,漁船行駛了6個多小時,開始收網。應通華似乎並不看好今天的收成,他看著收網的方向,表情凝重。
終於,網上岸了,裹挾著淤泥雜物的網兜小得可憐,應通華看了一眼,失望地離開了甲板。
曆時六七個小時,離開樂清海岸五十公裏以外,隻撈上了幾條水蠶、小黃魚和不到碗口大的螃蟹。像這樣的小魚,在十年前,漁民捕到後會隨手扔到海裏。但如今,這是一天出海後的全部收獲,而船上的六七個夥計,每小時30升柴油的消耗。如果再撈下去,應通華就更加難以應對了。應天華告訴記者,出海一趟的柴油費就高達1千多元。
如今,“大海撈魚”變得像“大海撈針”一樣困難,因此漁民們出海打魚常常成為賠本買賣。漁民崔亮告訴記者,樂清灣因為海水汙染,近兩年來基本上是下網2個小時撈不到3斤魚,而汙染的來源既有上遊的鍍銅廠、鍍金廠等工廠,也有農村排過來的汙水,捕魚行業漸漸難以為繼。
垃圾中零散的有幾條小魚
樂清灣無魚可捕的現狀常常讓應通華考慮是否要轉產上岸搞養殖,但事實上樂清灣的養殖也處在困境當中。66歲的黃祝閑早年也在海上討生活,後來開始經營灘塗養殖,但是最近幾年他發現,自己30多畝的灘塗地,不管是養殖牡蠣還是蚶苗,養什麽死什麽,每年都要損失十幾萬。
根據國家《海水水質標準》,我國將海水水質分為四類:第一類適用於海洋漁業水域,海上自然保護區和珍稀瀕危海洋生物保護區;第二類適用於水產養殖區,海水浴場,人體直接接觸海水的海上運動或娛樂區,以及與人類食用直接有關的工業用水區;第三類適用於一般工業用水區,濱海風景旅遊區;第四類適用於海洋港口水域,海洋開發作業區。低於國家海水水質標準中四類海水水質的則為劣四類水。
而記者注意到,浙江省溫嶺市海洋與漁業環境監測站2011年對樂清灣海水養殖區檢測發現無機氮嚴重超標,平均含量為養殖水質標準的3.42倍,屬於劣四類海水水質,無機磷平均含量為養殖水質標準的1.72倍,同樣屬於劣四類海水水質。按國家規定,水產養殖區應該用二類水質,但樂清灣水產養殖區的海水居然是劣四類水質,黃祝閑告訴記者,雖然他本人就搞海鮮養殖,但他也不敢吃這裏養殖的海鮮,因為汙染太嚴重了。
養殖海鮮的漁民不敢吃海鮮,這讓記者非常震驚。黃祝閑認為,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與附近的工廠有關。
黃祝閑所在的樂清市蒲歧鎮東門村,是個隻有1000來口人的小村莊。記者發現,在他灘塗養殖的上方就是一個沿海的礦石廠,整個采礦作業與魚塘幾乎沒有什麽隔斷。而就在沿海岸邊,沿路幾百米,堆放著大量的廢銅爛鐵和機械廢料。這些廢鐵露天放著,沒經過任何處理。黃祝閑最擔心下雨時,這兩處的汙水衝刷到灘塗地裏。
黃祝閑告訴記者,以前每畝灘塗還能有兩萬多元的收益,但現在這塊灘塗地已無法養殖,連前期投入的30多萬苗種都賠了進去。紅橋鎮附近工廠的汙水直接流到下遊,養池受到巨大影響,有些廢棄的養池已經長出草來。
上一篇:關注低鈉鹽:減少鈉鹽攝入利於防止慢性病
下一篇:研究發現:“追趕生長”為我國糖尿病高發元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