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奧運村位於倫敦東部的奧林匹克公園內。奧運會期間奧運村能接待來自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6000名運動員和隨隊官員。圖為奧運村餐廳工作人員準備的食物營養成分清單(7月12日攝)。
人是鐵,飯是鋼,運動員不吃餓得慌,如何披掛上"戰場"?可見,"吃"乃備戰的一件要事。但"吃什麽"和"怎麽吃",這裏的學問大了。如今,隨著各奧運代表團陸續入住,層層封鎖的奧運村神秘麵紗被揭開,倫敦奧運會也正式"開飯了".
更多選擇 奧運村裏食堂好
當年北京奧運會為八方來客準備了"國際餐、地中海餐、亞洲餐"三大風格的佳肴,品種總數超過400種,堪稱"中西全席",令人讚不絕口。倫敦奧運村也不敢怠慢,為了接待1萬多名賓客,主辦方建造了能容納5000人就餐的主食堂,又效仿北京,將餐飲中心劃分區域,想方設法把粥米粉麵、烤豬、咖喱、披薩等都一股腦兒地端出來。
更多選擇,運動員們很吃這一套。比如中國的乒乓球隊,號稱"王者之師",卻未必像表麵那般"風光".由於要對飲食進行嚴格控製,在國內,隊員們連肉都不敢輕易碰。不過來到奧運村,男隊主教練劉國梁終於鬆了口,同意"孩子們"多拿一點,年輕選手馬龍便立刻獲封"大胃王".吃飽才有力氣幹活,期待隊員們力拚強敵、勇得佳績。
追根溯源,第一屆雅典奧運會所供應的飲食與如今相比很"寒磣",無非是牛奶、麵包、蜂蜜、水果等。稍微有些特色的便是橄欖果、當地產的奶酪和附近山村釀製的葡萄酒,馬拉鬆選手們的特殊福利是在口袋裏塞滿葡萄幹和橙子,以便補充體能。時光荏苒,人們越發注重保養,經濟和科技的發展又與飲食業契合,倫敦奧運會將吃得更快捷、更高端、更強健。
炸魚薯條 英餐寒酸價格高
此番倫敦奧運會專門開辟了"英國美食區", 菜名亦是精雕細琢,每一樣都要加上英國地名做前綴。主辦方誠懇地表示,在食物的挑選方麵花費了相當大的氣力,意欲借助奧運會,為向來被人譏諷"磕磣"的英倫美食博個好名聲。一份地道的英式早餐應包括炸魚、炸薯條、餡餅、土豆泥,或者配上一杯英式紅茶。言及茶,英國也確實有"下午茶"拿得出手。但賓客們未必能有閑情逸致啜飲賞雨,奧組委便又在場館周邊設置800個小吃攤,以備犒賞蜂擁而來的體育迷們。
由於"巨無霸"擠走了其他食品,又嚴格限製"薯條小販"搶生意,英國菜能否借機"翻身"尚且不好下結論。不過,從提供的價目表來看令人咋舌。一份普通英式肉餅配土豆泥售價8英鎊(合80元人民幣),而一瓶同樣的啤酒,"奧運價格"是超市價的4倍。看來"搶錢"這種事真是天下大同。
興許奧組委也知"眾怨",同時表示觀眾們可以按照相關規定自帶食品,並免費供應自來水。友情提示,您就別捧著韭菜包子進場,以免完全蓋過英國美食的"風頭".如果您有幸品嚐到"牛津麵包夾蘭卡斯特英式紅奶酪英國蘋果酸辣醬"(出自奧組委菜單),勿掛念"吮指蛋香超薄碎蔬鐵板Q餅加麥香脆餅",俗稱"煎餅果子".
絞盡腦汁 運動員們開小灶
雖有上述美食坐鎮,不抵教練們"苦口婆心".比如中國舉重隊的傳統是讓隊員們賽前吃點雞湯煮麵條,所以"吃"是舉重男隊總教練陳文斌最關心的問題。目前用來"煲湯"的器具還未能帶入奧運村,陳文斌大手一揮:"如果實在沒有辦法把鍋帶入奧運村,就想辦法在村外煲好湯,再帶進來供力士們享用。"
再比如考慮到"南甜北鹹",代表團允許部分隊伍自帶廚師。遊泳名將孫楊的口味偏好南方菜係,便有浙江師傅"隨軍出征";利茲訓練營裏也供應上了"醋溜白菜".記者留意到,奧運代表團裏的工作人員為了節省費用以免超出財政部的補貼標準,大多是帶著鍋碗瓢盆赴英。
當然,運動員們的小灶也難開。近年來由於食品添加劑等問題,曾讓多位運動員在尿檢時"蒙冤",所以中國代表團強調嚴防,大部分隊員也隻好在奧運村裏一邊叉起味道寡淡的食物,一邊瘋狂惦記"酸辣粉".
金牌秘訣 名將挑選食物有奇招
舉凡天才總有些不尋常的偏好,從他們生活習性的蛛絲馬跡裏,或許可以提前一窺體壇名將是如何煉成的。
菲爾普斯:美國泳壇名將"飛魚"曾在北京奧運會上收獲8金,而他每天也至少會吃8個雞蛋。但如果你以為他"胡吃海塞"便是誤解,據營養專家分析,在"飛魚"幾乎難見肉食的食譜 "中性略偏堿性",最能消除疲勞恢複體力。
內村航平:日本體操"一哥"在奧運期間很容易養活,隻要讓他吃上麥當勞。這讓多數人唯恐避之不及的"垃圾食品"在他心目中,堪比"食物之魂".看在內村狀態極好的份兒上,教練也隻好配合著說"快餐也能提供能量".另外,內村還有三箱"特供"巧克力供他隨時食用,觀看體操比賽時不妨留意。
樸泰桓:韓國遊泳"一哥"的菜單是由大學教授專門製定的。平常訓練時他一天至少吃六餐,又有香蕉、肉幹做零食(不知有沒有泡菜),大賽前夕則以海鮮、豆腐、奶製品為主打,將他塑造為血糖正常、持久耐力的"蛋白質男孩".
望食興歎 有人為控製體重"三緘其口"
盡管奧運村裏的美食琳琅滿目,但也有一些選手不得不"三緘其口".比如中國跳水選手陳若琳,為了控製體重以跳出完美動作,她一天隻敢吃一頓飯,甚 至曾昏過去。拳擊名將鄒市明在抵達倫敦利茲訓練營後,也隻能以黃瓜、杏等水果蔬菜充饑。
而為了帶領"夢十"捍衛榮耀,美國籃球明星科比也在賽前減掉了7公斤。盡管美國體操女將肖恩無緣倫敦,但她曾在自傳裏透露,曾在賽前被要求減掉25磅(11斤)。同樣有韓國藝術體操選手孫妍,在每天練習7個小時的基礎上免除晚餐,以便保持體形。可見,體重的困擾無國界。
或許對這些"美食在心口難開"的運動員而言,最大的願望就是在榮歸故裏之後好好地吃上一頓飯。還有不到24小時,第30屆倫敦夏季奧運會就要拉開帷幕,這些日複一日、埋頭苦練的運動員們將在世人麵前,充分展現自己精湛的技藝。
從1896年雅典奧運會至今,奧運會已牢牢嵌入近百年來人類的發展史。回顧過往,既有1900年巴黎奧運會與"世博會"偕同舉辦、把美食博覽會搬上選手餐桌的趣事,也有在1932年洛杉磯奧運會上,因"大蕭條"而引發人們研究食品的運輸、貯藏的故事。人們不願再看到因飲食不服而致使選手與冠軍失之交臂,更不願看到"興奮劑"讓奧運會蒙塵。"吃"那點小事,從舌尖把關,免禍從口出,讓選手們吃得更快捷、更高端、更強健,也是在實踐著奧運理念。
上一篇:農業部:做好水產養殖防災減災和災後複產工作
下一篇:摸工業硫磺增白饅頭手變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