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   加入收藏  |   客服熱線:400-0532-596
新聞資訊

專家稱無需對人造禽流感病毒大驚小怪


錄入時間:2011-12-19 11:36:47
    最近,關於人造禽流感病毒各種危言聳聽的大標題頻繁出現在國際和國內媒體上:“科學家製造出人造H5N1病毒,這是有史以來最危險的病毒!是可能改變世界曆史的病毒!是可能毀滅人類文明的病毒!”真的有那麽可怕嗎? 
事情的起因 
  2011年11月,荷蘭Ron  Fouchier博士的實驗室已經獲得了一種可在雪貂之間傳播的致命的流感H5N1病毒株。作者已投稿《科學》雜誌。這些結果正接受國家生物安全科學谘詢委員會(NSABB)的審查,以確保它們不構成對人類健康的威脅。同時,大眾和科學媒體一直在宣稱:“這種危險的病毒通過突變而變得容易在雪貂之間傳播,那麽它也可能在人類之間傳播”。   
  Fouchier實驗的詳情尚不清楚,因為結果尚未公布。《科學》(Science)的報導表明,Fouchier的目標是讓H5N1禽流感病毒在雪貂中更容易傳播。這種流感病毒在鳥類和人類都是致命的:  已發生超過500個人類感染病例,死亡率超過50%。然而,幸好該病毒不容易在人與人之間傳播。該病毒對雪貂也是致命的,但在該種動物中它也不傳播。  Fouchier通過不斷在雪貂中傳代而選育出了一種可傳播的H5N1禽流感變種。這個實驗涉及感染雪貂,從該動物收獲病毒,然後感染另一個雪貂。這樣傳代十次後,該H5N1病毒的變種可能從一個雪貂通過空氣傳播給另一個雪貂。已鑒定出兩個氨基酸的變化就能允許雪貂之間通過空氣進行傳播。 
  科學家們引領著圍繞這一實驗的炒作。進行該實驗的Fouchier稱該病毒為“你可能製造出來的最危險的病毒。” NSABB主席Paul  Keim說:“我想象不出還有什麽比這更加可怕的病原體。我甚至覺得和這種病毒變種比起來,炭疽杆菌都不算什麽了。”  Rutgers大學分子生物學家Richard  Ebright認為,“不應該進行這樣的實驗。”《科學》的Martin  Enserink在Insider專欄中寫道,“該病毒可能改變世界曆史。”在大眾媒體中也可發現類似的災難預言。 
流感專家的分析 
  我們不應當指責記者在不了解相關研究的背景時就胡亂解釋,但科學家們則應該有更全麵的理解,而不是簡單跟著起哄。首先最重要的是要明確:雪貂並不等於人類。每個研究流感的人都會說,雪貂是流感的一個很好的動物模型,它們會顯示類似的流感樣症狀、免疫反應和病理變化,如體溫升高、體重減輕和組織病理學的改變。但是,如果下結論說,雪貂的流感與人類流感在所有方麵都是相同的,那就大錯特錯。例如,並非所有的流感病毒株在人類和雪貂中具有相同的毒力。一個最近最好的例證就是:2009年的大流行H1N1病毒在一些雪貂研究中可造成嚴重感染,但在人類卻相對溫和。 
  換句話說,Fouchier的H5N1禽流感病毒能在雪貂之間傳播,並不意味著該病毒將同樣能在人與人之間傳播。而且不可能通過實驗來回答這個問題。 
在不同的宿主中對病毒進行傳代,是降低其對人類毒力的常用戰略之一。這個基本概念在病毒學教科書中都有解釋: 
  為了選育出毒性較弱(減毒)的病毒,可以在非正常宿主細胞中或在非生理溫度下繁殖病毒來實現。在病毒複製的過程中,將會產生能夠在這些選擇性條件下更好地增殖的突變體。將這類突變體分離、純化,隨後在適當的模型中檢測其致病性,有很大可能發現有些突變體比他們的親代致病性更弱。 
  H5N1禽流感病毒在雪貂中傳代將會削弱其對人類的毒性,這種可能性卻被人們忽略了。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病毒學家Vincent  Racaniello認為,“實驗室改造的病毒極不可能在人類引起可廣泛傳播的疾病。人類在鼓搗病毒時,他們通常並不知道病毒需要什麽條件才能有效地複製,也不知道病毒致病的機理,以及決定病毒在人群中傳播的因素。因此,他們實際上很可能隻會盲目引進能減弱其在人群中致病的變化。自然更善於生產殺人的病毒――而認為人類可以重複在自然界發生的巨大多樣性和選擇壓力,是人類科學的最典型的傲慢與偏見。” 
  Racaniello還認為,NSABB建議不允許出版Fouchier的數據也是沒有道理的。適應雪貂的H5N1病毒的序列資料會被生物恐怖分子利用嗎?這似乎不大可能:目前並不知道該病毒對人類是否致病,是否能在人群中傳播。生物恐怖分子不會願意進行一項人體實驗,他們想要的是直接發動恐怖襲擊。其實,已知1918年的流感病毒是一種對人類致命並可傳播的病毒,其序列是現成的;在這種情況下,生物恐怖分子為什麽還要使用實驗室改造的H5N1禽流感病毒株?  1918年的流感病毒其實是“目前已知的最有效的生物恐怖武器”。 
  與生物恐怖主義的鬥爭是長期艱巨的任務,但對目前報導的可在雪貂中傳播的人造H5N1禽流感病毒實在沒必要大驚小怪。撰文  嚴家新(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基因工程室研究員)  
    (來源:環球科學)

 

上一篇:山東有了化妝品行政許可檢驗機構

下一篇:武漢大學、中科院提出病毒顆粒熒光標記新方法

首頁 | 關於我們 | 網上商城 | 在線客服 | 聯係我們
業務聯係電話
   400-0532-596 0532-66087773
   0532-66087762 0532-81935169
郵箱:qdhbywg@vip.126.com
地址:青島市城陽區錦匯路1號A2棟
產品技術谘詢
  工作日(周一至周六8:00-18:00):
  18562658263 13176865511
  其它時段:13105190021
投訴與建議:13105190021 13006536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