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當前的“超級病菌”,摘錄兩年前的一段文字,對大家了解、預防和治療由“超級病菌”引起的疾病會有所幫助。
討論中西醫結合,很容易想到細菌和病毒。醫學對細菌、對疾病的認識是很膚淺的。在診斷和治療過程中,對感染細菌的具體種類、數量、毒性等都不能作出盡可能精確的判斷,不能比較精確地確定用藥品種和劑量,隨時進行比較精確的檢測和治療監測,以特別有針對性地比較精確用藥和最小劑量用藥。抗生素的應用尤其是濫用導致了菌群失調,破壞了體內的菌群平衡,給下一次的細菌感染“優化了”環境、創造了條件。
如果把每個病人的致病菌種群、數量、毒性、藥敏等指標都能夠做到比較精確的檢測,用最敏感、最有效、毒副作用最小的最小有效劑量來治療,做到對病人的傷害最小、療效最佳是最理想的;假如把劑量加大幾倍、幾十倍,效果仍然很好,其可重複性還是很高,可是這種用藥顯然是不負責任的,甚至是野蠻的,是對人的身體和心理粗暴地摧殘,是非人性的,是以損害人的身心健康為代價的。
在臨床上,如果把細菌的數量和毒性分成十個級別,在一群病人當中,這十個級別可能都有,如果所選擇的藥物以最高級別為標準來用藥,那麽細菌級別低的疾病肯定會有效。就是說,以這個方法得出的藥物和劑量是可重複的。那麽低於最高細菌級別的這些人,肯定不需要那麽大劑量的藥物,如果還以最大藥物劑量來治療所有病人,那麽,對這些病人的用藥顯然是不科學的。按照個性化、個病化來處理病人才是最佳方案。可是,在藥物發展的初級階段,在當時的條件下,這樣做又是比較科學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科技水平的提高,隨著人們認識的提高和技術的發展,肯定又是不科學的了,因為這種方法對很多病人來說,藥物的劑量大大超過了疾病治療的所需劑量,會造成很多不良後果。針對每個病人的具體動態情況來設計調治方案才是最科學的、最人性化的。
我們身上的細菌種群和數量不計其數,很多情況不是單純針對本病致病菌來選擇抗生素的,而是同時對致病菌和非致病菌(不是導致本病的致病菌,而非有益菌)產生作用(其實,現代的科技水平還是不能完全精確地對細菌進行個性化幹預的)。這樣,就有可能對非致病菌和有益菌造成傷害,有可能導致其基因突變,成為致病菌或者有抗藥性的病菌、其他的細菌甚至是超級病菌,這無疑是助紂為虐,造成對身體的無辜傷害。還可以用人們常說的“殺人償命”來比喻抗生素,尤其是廣譜抗生素的應用。比如,按照“殺人償命”的標準就可以把任何殺人犯判處死刑,而不管他是故意殺人、過失殺人、正當防衛殺人還是其他什麽原因。我們在使用抗生素的時候,往往和這個現象相似:不管你是什麽細菌:是致病菌還是非致病菌、是敏感細菌還是抗藥細菌、是有害細菌還是有益細菌,通通接招,碰到誰是誰,哪個不行哪個完蛋,到頭來,很多我們不想殺滅的細菌被無辜殺掉了。甚至還有的醫生美其名曰:老太太罵街,就這一片兒。試想,如果這些細菌有思想的話,它們作何感想?尤其是有益菌,成天在為我們的健康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地工作,到頭來被不分青紅皂白地統統殺掉,殘害了很多與我們休戚與共、和平共處的好朋友、好夥伴,造成無辜的犧牲,或者由於我們的不正確用藥,促使某些細菌的基因慢慢發生變異,轉變成人類的敵人,培育出眾多的超級細菌和病毒,再回頭進攻人體,使之患更加難治的疾病,人類就又需要研究出更強力的抗生素對抗,進而又有一批超級細菌產生,造成惡性循環。將來可能有一天,人類將失去對細菌的控製,反而可能成為細菌的美味佳肴。
中醫藥在於調理機體的抗病能力,來適應、抵禦這些致病菌,這樣不但不會造成傷害,還可以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使得非致病菌和有益菌正常生活,而對致病菌的毒力有一個中和作用。必要時聯合應用有效的抗生素,效果應該是很理想的。
細菌和病毒,別看它們個頭小,可是,在人類麵前,絕對不是什麽弱勢群體,我們不應該小看而應盡量善待它們。否則,給人類造成滅頂之災的可能就是這些“小東西”。
(東北網)
上一篇:如何預防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
下一篇:基因改良大腸杆菌產出新型生物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