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大店小攤,早餐生意總是很聚人氣。如果是做出點牌子的,什麽包子啊、生煎、粉絲、麵條,諸如此類的小吃食,要想吃甚至還得排隊買。但如果你看了有關“香精包子”的報道,可能又會食欲大減、欲食又罷,這是比“染色饅頭”更可怕的小吃點心。
據昨日《新京報》報道,北京多家冒牌的“蒸功夫包子店”,香氣撲鼻背後是涉嫌濫用“香精”的結果。調查發現,濫用香精等添加劑的食品業,“香精包子”僅僅是冰山一角。在北京一些所謂的“培訓學校”,隻要你交2000元學費,“隨到隨學,包教包會”,一兩天就能學到“蒸功夫”,其他如“周黑鴨”、“久久鴨”、“麻辣燙”等製作也可學到,負責培訓的老師自有“秘方”傳授。各地有人紛紛來此“取經”,並回家開店。
其實並不是什麽製作技術,其“秘方”也就是各種食品添加劑,其中有的是禁用和超標添加劑,有的則是雜牌食品香料。如此“真(蒸)功夫”,不禁又讓人對即便是正宗品牌的點心食品也敬畏起來。盡管相關涉及品牌均否認與之有關,但在吃什麽都不放心的現實語境下,食客們很難釋然這類“很香、味道也很鮮”的包子,是不是都出自一個“秘方”。雖然這讓正宗品牌很受傷,但層出不窮的問題食品事件已經讓食客夠受傷夠後怕的了,有的雖然已經吃在肚裏,也不免心生疑慮。
現實卻又是很矛盾的,人們對這種後怕有健忘症,況且總不能怕到什麽都不吃不喝吧。也正是因為“不得不吃”這個緣故,才給了各種問題食品賴以生存的空間,甚至打著各種誘人的牌子,或“加盟”,或“連鎖”,當然大多是“李鬼”假冒“李逵”牌子,在全國各地生根發枝,很多店的生意猶如蒸鍋升騰的熱氣,食客聞香紛至。不過,食客“健忘”不要緊,最怕是相關職能部門患上“健忘綜合征”。對這些網絡招生的“培訓學校”或“培訓公司”,對遍布街巷市場的飲食店鋪,監管部門順藤摸瓜、現場檢查一下不是難事吧?一個記者的一次采訪尚且能掌握這麽多實情,作為有執法義務和權力的各相關職能部門,對此進行排查應該是小菜一碟吧。
據報道,僅一家培訓公司,“一年能培訓兩萬多學生”,可見類似“蒸功夫”的這支隊伍在全國有多麽龐大。隻能靠“為人民服務”的相關監管部門,來把住前道、後道、一道道的食品安全關。
(來源:錢江晚報)
上一篇:肯德基15元套餐漢堡現疑似黴點 被判10倍賠償
下一篇:餅幹類食品微生物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