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報道了哈市數十名消費者在食用涼皮後出現食物中毒的事件。8日,記者從哈市道裏區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了解到,經檢測,市民被“撂倒”是“涼皮”中大腸杆菌和菌落總數嚴重超標所致。
據哈市道裏區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被送至哈市道裏區疾控中心進行檢測的“涼皮”汙染程度抽樣檢測現已出具《檢測報告》。《檢測報告》結果顯示:“涼皮”中大腸杆菌超標7.5倍,菌落總數超標7倍,至於涼皮中是否添加了有害化學物質,衛生防疫部門檢測不了。
大腸杆菌超標通常表示食品受到了如雞、鴨、狗等動物糞便的汙染,雖然目前哈市沒有發現食用其他食品後導致中毒的事件,但是大腸杆菌超標後導致疾病的風險會大大增加,極易導致消化道傳染病,而菌落總數超標則會破壞食品的營養成分,加速食品腐敗變質,使食品失去營養價值。消費者食用菌落總數超標的食品,大多會發生食物中毒,引發嘔吐、腹瀉等急性胃腸疾病。
據醫學專家介紹,大腸杆菌通過被汙染的食物進入人體內引發感染,最明顯的症狀就是腹部絞痛、腹瀉和嘔吐,大多數病人會在10天內康複。但是有少數病人特別是幼兒和老年人,由於大腸杆菌的螺旋毒素作用,可能會發展為威脅生命的疾病溶血尿毒綜合征,其特點是,毒素導致紅細胞破壞出現溶血性貧血、血小板減少和急性腎衰竭。
“涼皮”化學指標該誰檢?
當記者問及“要命”涼皮中是否含有有毒、有害化學物質時,道裏區安委會的相關負責人表示:“衛生防疫部門檢測不了,目前隻能對食物致病菌微生物等指標進行檢測,至於‘涼皮’裏麵添加了哪些化學物質,目前還不清楚,還需要質監部門抽檢化驗。”
記者又聯係了哈市道裏區質監部門,該部門相關負責人稱:“關於‘涼皮’化學指標是否合格,目前國家還沒有相關檢測標準。”
哈市產品質量檢驗檢測院、哈爾濱市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的回答同樣是“無檢測依據”。
據哈市道裏區工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事發後,該局專案組成員對“涼皮”進行了抽樣,準備送檢,可是如今這個“涼皮”還放在冰箱裏,原因是協調多個檢測部門都稱“檢測不了”。
目前,由於對“肇事涼皮”無法檢測化學成分,致使這起因食用涼皮導致消費者入院治療的事件陷入了僵局。
當事人之一蘭月紅告訴記者:“對於‘涼皮’的化學成分檢驗,有關部門為何需要‘國家標準’?”在此次事件中,她和其他數十名消費者一起不幸被涼皮“擊倒”,但萬幸的是入院後經搶救他們多已出院,可是蘭月紅現還擔心肚子裏六個半月大的孩子會不會因此受到傷害。“難道隻有等到我們出現嚴重後果時,有關部門才能予以關注和嚴厲查處?”蘭月紅說。
當事人李偉表示,如果“涼皮”中沒有添加非法添加劑,是不應該引起如此嚴重的反應的,國家對“涼皮”沒有檢測依據,這不能成為相關部門不進行檢測的理由。李偉說:“如果食品中添加了砒霜等劇毒物質,難道國家還會規定這種物質的添加標準麽?無論國家對涼皮有沒有檢測標準,相關部門都應該做必要的檢測,比如很多人都懷疑是否‘涼皮’添加了有毒添加劑,以沒有標準就不進行檢測,是典型的不擔當,不負責任。”
來源:騰訊新聞
上一篇:微波爐給餐具消毒
下一篇:香港受汙染中成藥重金屬含量超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