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家通過對冰雹的研究發現,其內核中存在大量的細菌。這一發現確證了“生物降水”的概念,即細菌積極參與降水沉積的過程:細菌已進化到通過水循環來進行自身的傳播的程度,細菌的蛋白質外殼可以促使水在相對溫暖的條件下結冰。
關於在降水(比如下雪)中發現微生物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研究人員發現植物病原體丁香假單胞菌具有特殊的物質,能以一定的排列順序綁定水分子,促使水在0℃以上結冰。因此丁香假單胞菌被用作造雪機的商用混合物。在自然界,這種細菌能用結冰來破壞植物,導致植物細胞破裂,從而使細菌自身得以進入寄居。
最近幾年,細菌對於降水的廣泛作用逐漸清晰起來。2008年,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的Brent Christner指出,在世界範圍內的雪中都發現了大量的細菌。如今,蒙大拿州立大學的Alexander Michaud在美國微生物學會會議上支持了“生物降水”這一想法,他在該校校園內搜集了2010年主要冰雹的樣本並進行了分析,發現當冰雹外層含有低濃度的細菌時,冰雹核心往往含有高濃度的細菌。
據報道,這些細菌聚集在植物表麵的“生物膜”中,它們能夠在森林頂部形成富含細菌的氣溶膠。隨後氣溶膠上升,在雲中積聚最終在遠高於煙塵為核心的積聚降水溫度下形成降水。
Christner博士表示:這一結果是“生物降水”概念的一個有力依據。細菌上升至雲中,積聚降水然後回到地麵,這已演變成細菌自身的傳播機製。這個有趣的想法已經被遺棄幾十年,最近才得到積累的數據支持它。如果一個有機體能夠依靠水循環來繁衍,那對於生物學家而言是非常有趣的研究方向。
(來源:鳳凰網)
上一篇:單麵煎蛋:“小心沙門氏菌”
下一篇:益生菌:細菌病毒“通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