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實驗室化工技士,環保標章商品塑化劑檢驗主辦李政達表示,塑化劑添加在塑膠產品內,會滲出後流入人體,尤其是彩色雨鞋更是含有大量塑化劑,許多商品及食品內的塑化劑極微量、一般機器無法感應,但仍會傷害身體。前台灣省家畜衛生試驗所所長劉培柏表示,幾年前日本京都大學學者研究發現,有些人用或動物用疫苗製造業者偷用DEHP的佐劑,效能頗佳、價格便宜。這些學者發現DEHP會造成動物肝髒的病變,及部分動物出現特異性的皮膚炎;這代表DEHP有必要成為疫苗抽檢的常規檢驗項目。
複旦大學藥學院藥劑學教研室主任王建新介紹,在我國,藥品薄膜包衣使用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的情況並不少見。固體製劑中的片劑需要包衣材料,使用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可以讓包衣材料迅速成型,增強衣膜的柔韌性和強度,改善衣膜對底物的黏附狀態,還可以調節包衣膜的釋藥速率。
2010年版《中國藥典》藥用輔料目錄明確將“鄰苯二甲酸二乙酯”列為合法的藥用輔料,並對其形狀、鑒別、含量測定方法等作出了詳細說明,但沒有規定使用限量。
“塑化劑”事件發生後,衛生部於6月1日發布公告,將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列入第六批“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名單。部分消費者對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在食品中被禁用,在藥品輔料中屬合法使用”提出質疑。
上海市民陸怡認為,藥品的安全性要求應該比食品更高、更嚴,這次在香港、台灣被召回的“安滅菌”是兒童用抗生素,即便其危害性目前尚不能完全確定,但從風險防範和保護少年兒童健康的角度出發,有關部門也應當有所行動。
我國對“塑化劑”藥用風險評估不夠
中投顧問研究員向健軍認為,此次“塑化劑”事件的涉及麵廣,負麵影響大,容易動搖消費者對食品、藥品安全的信心,對相關行業及企業造成衝擊。
據藥學專家分析,目前我國的藥品包衣薄膜技術大多來源於歐洲,很多技術和原材料都直接從國外進口,由我國自主進行的對包衣等藥用輔料的研究比較欠缺。
王建新說,到目前為止,國內專門針對“塑化劑”用於藥物包衣中的安全性研究仍屬空白。尤其是諸如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的使用量達到多少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以及相應檢測方法和標準等具體問題,都缺乏係統性研究。
上海藥物研究所原副所長沈競康認為,與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具有相似作用且無毒的替代品並不少,例如檸檬酸二乙酯,此外一些農作物、乳酸等原材料也可以加工製作成替代品。雖然對於企業來說成本可能會更大一些,但產品的安全性會更有保障。
宜借機推動《中國藥典》更新完善
中國醫院協會全國合理用藥監測中心專家孫忠實建議,相關部門在積極排查問題產品的同時,可將這一事件作為典型案例加大宣講警示力度,推動對現有《中國藥典》的進一步完善,製定合理標準,從源頭上防範可能存在的用藥安全風險。
另外,應敦促藥品生產和經營企業切實履行“產品質量第一責任人”的職責,高度重視藥品生產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沈競康說,藥品生產企業應承擔社會責任,主動停止生產和銷售相關藥品。對於知錯不改或者刻意逃避責任的企業,主管部門應予懲處。
(來源:經濟參考報)
上一篇:德致命大腸杆菌疫情,首次發現“人傳人”案例
下一篇:國家工商總局曝光一批嚴重違法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