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視《經濟半小時》欄目曝光了甘肅隴西中藥加工黑幕,發現當地藥農竟用硫磺熏製藥材,救命藥赤裸裸地變成了毒藥。
"瘦肉精"風波尚未平息,又上演一出"救命藥變毒藥"的大戲,叫老百姓情何以堪?
令人詭異的是,在記者深入調查過程中,藥材經銷商的強暴阻攔與執法人員的包庇縱容構成了一道強硬的"防護網"。妄圖用紙包住火的當地官員從某個角度而言,已成不良商販的幫凶,背後定然有深不可測的利益糾葛。官商勾結或許是食品安全危機接連不斷爆發的根源所在。
倘若此類案件的處理結果隻是抓幾個無奈的藥農頂罪,那麽隻能說這是隔靴撓癢的懲治措施,尚未觸及病灶。上演"救命藥變毒藥"這出大戲,光藥農可不夠,執法人員、藥材經銷商、相關法規製定人員、監管人員等都是主角。
首先,由於國家食品藥品監督部門和當地藥檢部門缺乏明確的二氧化硫含量檢測標準,根本無法判斷藥材的含硫量是否已經超標,超標了多少。這導致上好的藥材流入了有嚴格檢測標準和規範的韓國、日本等周邊國家,而毒藥隻能由國人吞食。
其次,迫使藥農用硫磺熏製藥材的重要原因是國內尚無先進的倉儲和物流係統,而建設該係統的高額成本,藥農又無力承擔。在國外,規範的倉儲與物流係統都是政府籌劃建設的。由"幫凶"向"幫手"的角色轉換,應是某些地方政府亟待解決的迫切問題。
再次,漏洞百出的食品藥品監管網別說堵住違法操作,有時候監管人員連自己的手都管不住。"作秀式"的檢測檢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通關操作,收紅包,拿回扣……這些在行業內司空見慣的潛規則不除,食品藥品難安全。
是誰把救命藥製成了毒藥?藥材從地裏挖出來到被患者買走,每一環都暗藏危機。良性的生產鏈依賴於強大的監管力,故救命藥要回歸救命的療效就要求監管人員懷有"救人一命"的悲憫之心,更要求政府著力解決法規漏洞、倉儲與物流係統落後、衡量藥品安全標準模糊、監管無力等一係列問題。
(來源:南國都市報)
上一篇:硫磺熏藥材:科學標準必須有
下一篇:“外來生物”化石再惹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