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訊 (記者 藍朝暉)一邊是進口原料乳粉價格高漲,另一邊是政府部門要求“全程監管”乳製品生產流通,由此帶來的原材料和運營監管成本的雙重壓力,恐令國內終端奶粉市場在年底前掀起新一輪漲價潮。
乳業“三聚氰胺風波”過去已兩年有餘,但“問題奶粉”的陰影遲遲沒有徹底散去。上周末,國務院再次發文要求加強乳品安全管理,在最新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乳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通知》中規定,三聚氰胺的生產流通將實現“實名製”管理,企業對生鮮乳和原料乳粉要批批進行三聚氰胺檢驗,每批出廠產品也要進行三聚氰胺檢驗。
由三鹿奶粉引發的三聚氰胺風暴曾一度令中國乳業陷入“絕境”,而企業自身監管和運營成本也由此大幅提升。一家乳品企業負責人透露,從2008年以來,企業銷毀奶粉已經遭受了不少損失,近兩年,為實現品質上的保障,不僅奶源實現了全麵進口,同時監管也已投入上億元,多方麵的成本壓力已成為奶粉價格上揚的主要推手。
此次國辦發布的監管新政對於企業的成本壓力尚無法量化,但拉抬奶粉價格的中長期因素依然不容小覷。乳業專家王丁棉認為,雖然此次乳品入市“全程監管”等新政對國內乳企的成本增加幅度還無法評估,但三聚氰胺的嚴格管理必定導致國內奶源緊缺加劇,直接影響到乳製品市場的供需平衡,導致奶粉價格進一步提升。
此外,對國內奶粉零售價格影響更為直接的是近期原料價格的高企。
目前我國規模較大的乳品加工企業,其奶粉奶源有兩種模式:一種是“進口奶源”,即從國外進口原料粉,在國內進行加工包裝;另一種是自建牧場,采用自有奶源進行生產加工。
據了解,今年以來,進口奶源價格持續上漲,最近的國際脫脂奶粉拍賣價達到3229美元/噸,比去年2900美元/噸最高點價格上漲了300多美元。而國內奶源的收購價格也開始上揚,接近4元/公斤。王丁棉告訴記者,無論乳企采用哪種奶源,國內乳企的奶源成本吸收能力已接近極限。
記者在市場上發現,美讚臣、惠氏、雀巢等進口產品已經上調了價格,部分奶粉有5%-10%的價格上浮。有分析人士認為,洋奶粉的率先漲價將帶動奶粉行業的集體漲價,這或許是自4月份後奶粉第二次調價。
此漲價的消息並未得到國產奶粉企業的證實。一家國產奶粉企業的負責人僅向記者表示,奶源采購價的確上漲得很快,但成本上升的因素企業已經消化掉了,因此短期內不會有價格調整。
不過,王丁棉介紹說,目前企業在製造奶粉中使用的基本上是庫存原料,因此奶源采購價格提升的終端顯現有一定滯後期,零售價格調整或許會在年底有所體現。
上一篇:發改委曝晉等地八家電廠二氧化硫汙染超標
下一篇:燒烤攤腐爛肉借嫩肉粉“整容” 鴨肉冒充羊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