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大科研人員的最新研究發現,許多癌症如肝癌、子宮頸癌都由病毒引起,目前唯有胃癌被公認為主要由細菌感染造成。這是現有醫學文獻中極少提及的,是製藥公司研製抗癌藥物的潛在線索。
本地科研人員發現,細菌感染與癌症之間的關係也許比目前科學界所知更為密切。
細菌像是一把雙刃劍,人類必須靠這些外來生物維持生命賴以生存的消化係統,以吸取食物中的養分,但又不得不為某些侵襲性細菌(invasive bacteria)的混入付出代價,感染疾病。
最新研究顯示,細菌在某種程度上也可能是癌症的“幫凶”。
人體中1%細菌大多為人帶來麻煩
新加坡國立大學藥劑學係副教授俞振綱博士說,人體內有50萬億到70萬億個細胞,但普遍上卻帶有150萬億個細菌。其中99%不屬於“病原體”,也就是沒有能力引發人類疾病的寄生物。
在餘下僅1%的細菌中,有70%到90%屬於侵襲性細菌。這雖與人體內細菌總數相比微不足道,但卻往往帶給人類不小的麻煩。
俞振綱的研究團隊發現,侵入人類腸道的侵襲性細菌如沙門菌(Salmonella)所分泌的FimA蛋白質能阻止細胞“自殺”,從而保住細胞的性命,細菌也得以在細胞內繁殖,導致胃腸炎等病症。若遭侵入的是癌細胞,則可能保住它的性命,允許細胞繼續繁殖,形成腫瘤。
他說:“人體細胞受感染或遭遇基因變異後往往會‘自殺’,以求保存其他細胞正常運作。與修補細胞比起來,這是比較‘經濟’、‘便宜’的做法。而細菌一定有能對付這種機能的方法。所以過去五六年,我們一直嚐試找到相關蛋白質。”
後來該研究團隊發現,沙門菌所分泌的FimA蛋白質能啟動人類細胞中線粒體上的VDAC-hexokinase蛋白質複合體,是細胞不死的原因。這是現有醫學文獻中極少提及的,是製藥公司研製抗癌藥物的潛在線索。
細菌與癌症的關係因為上述研究有了新的進展。
許多癌症如肝癌、子宮頸癌都由病毒引起,目前唯有胃癌被公認為主要由細菌感染造成。
根據專門研究胃癌的新加坡國立大學癌症科學研究所曾信淩博士說,帶有幽門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的人患胃癌的幾率是不帶這種細菌的三倍。
至於細菌是否也左右著其他種類的癌症,俞振綱說:“在細菌堆積的人體部位,如大腸,可能受各種侵襲性細菌的影響,導致癌症加速形成,出現基因變異。因此也有一些科研人員提議可以分析這些細菌的基因,研究它們是如何阻止細胞‘自殺’的。”
上述研究已在最新一期的國際科學雜誌《分子細胞》(Molecular Cell)中刊登。
(來源:呼倫貝爾報)
上一篇:新國標指導下,牛奶質量會下降嗎?
下一篇:食物中毒的高發期來了 監管部門發出特別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