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月份,正是各種微生物生長繁殖最旺盛的時候,食品中的細菌數量較多,加速了其腐敗變質,如果不小心食用了未經充分加熱的食物,就會發生細菌性食物中毒。
專家介紹,細菌性食物中毒的發病原因有兩種:一是由細菌引起,細菌在腸道內大量繁殖從而引起急性腸道感染。這類被細菌汙染的食物,如果經過高溫蒸煮,細菌多可被殺死,食入後可不引起中毒。另一原因是由細菌釋放的腸毒素引起。細菌在食物中大量繁殖,釋放出腸毒素,毒素被攝入腸道後,引起腸道分泌與蠕動功能異常,發生腹瀉。被細菌毒素汙染的食物,經高溫處理後雖可殺死細菌,卻不能破壞毒素,食後仍可發生中毒。
食物中毒的主要表現是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往往同時伴有發熱。吐瀉嚴重者可發生脫水、酸中毒,甚至休克、昏迷等。通常,以細菌感染為表現的食物中毒可以短期使用抗生素,如喹諾酮類藥物、廣譜青黴素類等。但是,對由細菌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則主要是清除毒素、控製感染,盡快補液和對症治療,並非都需要應用抗生素。
預防:抗生素無效
可以肯定地說,抗生素不能預防細菌性食物中毒。雖然細菌性食物中毒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但這些細菌是自然環境中的常見細菌,部分細菌在食物中也存在,隻是由於細菌數量較少,或細菌致病力弱而無法引起食物中毒。
如果為了預防細菌性食物中毒,常規性服用一些抗生素,不僅會造成腸道正常菌群失調,加重腹瀉,還可能引起副作用,甚至導致細菌耐藥性產生。如果細菌性食物中毒是由細菌毒素引起的,預防性應用抗生素更是有害無益。
預防細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手段
1.加強食品衛生管理,避免群體性食物中毒。尤其是在夏秋季節,對肉、魚、蛋、菜、牛奶等的加工製作、運送、儲存過程,都要特別精心,防止食物汙染變質。
2.對從事食品工作的人員,應定期檢查身體,若患有傷寒、痢疾、細菌性腸炎等消化道傳染病時,應暫時調換其他工作,以免引發細菌性食物中毒。
3.病死牲畜應進行無害化處理,不能食用。動物食品中易受汙染部分,如頭、內髒、蹄等必須徹底清洗,經高溫煮熟煮透後再吃。
4.家庭食物加工時,生熟食品必須分開加工,生食的蔬菜水果要徹底清洗。不吃腐敗變質食物。
5.剩菜剩飯應放冰箱保存,時間不能過久,吃前必須注意是否變質,尚未變質的食物需加熱處理後才能食用。
6.講究個人飲食衛生,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良好個人衛生習慣。
7.消滅有害昆蟲,如蟑螂、蒼蠅等。
來源:食品夥伴網
上一篇:天津:查獲假冒食用油200桶
下一篇:青島驚現染色“黑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