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地溝油”的危害著名營養專家範誌紅談了自己的看法。
地溝油的最大麻煩
說黃曲黴毒素的毒性是砒霜的100倍,這說法並不離譜。地溝油的關鍵麻煩,並不在於黃曲黴毒素,而在於它的油質本身。因為黃曲黴毒素主要存在於花生油當中,來自於烹調前的汙染,而地溝油當中,主要不是花生油,地溝油的精煉也不會額外產生黃曲黴毒素。經過精煉,它的微生物指標可以合格,水分指標也可以合格,顏色可以變淺,一切看起來很正常。但這絕不能掩蓋它的巨大危害。
說到地溝油,人們都深惡痛絕,因為心理上就覺得十分肮髒,十分惡心。然而,從理論上來說,有害微生物和物理雜質可以通過精煉來去除,另外一些麻煩卻無法去除。
人們想不到的是,地溝油的最大危害並非來自“地溝”二字,而是來自“多次加熱”和“氧化”這兩個詞匯。
被扔掉的餐館的烹調油和煎炸油,都是經過多次加熱的油。在餐館中,很多食材都需要過油,很多菜肴、點心需要油炸。這就勢必帶來油脂的反複加熱,因為誰也不會在做一個油炸菜之後就把一鍋油扔掉,而是會一次又一次地把油倒出之後再放回鍋中,繼續用於過油和炒菜。所以,在餐館吃飯,不可避免地會吃到多次加熱的油。
液體的植物油其實並不耐熱。炒菜、油炸的溫度高達160-300℃,油脂會在加熱條件下發生反式異構化、熱氧化、熱裂解、環化、醚化、聚合等多種反應。其中的維生素E和必需脂肪酸逐漸損失殆盡,而有害的反式脂肪酸和飽和脂肪持續增加,奇形怪狀的油脂氧化聚合和環化產物充斥其中。
如果黏糊糊的油進入你的血管……
餐館這種加熱幾十次甚至更多次的油,是個什麽樣的狀態?大家吃水煮魚的時候看見了吧,油總是多少有些黏稠的,吃起來有點膩口。餐館的炒菜,拿回家裏之後,在冰箱裏會變成固態,甚至拿到室溫下都不會融化,而且再次加熱的時候口感很差,吃起來很膩。刷洗這種油脂,更是非常困難。
如果這種油脂再繼續加熱的話,又會變成什麽樣子呢?去看看家裏的抽油煙機,它的油盒裏麵接到的廢油,是什麽狀態呢?黏稠不堪,甚至變成膠質狀態、樹脂狀態。這就是油脂過度加熱後發生氧化聚合的最終結果。
隻要想象一下,如果你的腸道當中充斥著這種黏糊糊的油脂,如果它們進入血液,組合在脂蛋白當中,在你的血管當中遊走,並進入你的肝髒和心髒……你能忍受得了這樣的想象嗎?
那些還在鍋裏加熱的黏糊糊的油,其實從品質上來說,一點都不“遜色”於地溝油。因為沒有經過精煉和過濾,其中還含有很多食物殘渣,難以避免地引入更多的苯並芘、雜環胺、丙烯酰胺等等致癌物或疑似致癌物。已經有研究發現,吃這種多次加熱的油,與很多疾病都有關係,比如說,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壓、克羅恩氏病、膽囊炎、胃病、肥胖,甚至可能增加心髒病和多種癌症的發生。
多麽可怕啊!問題是,我們在吃這些油的時候,卻都心安理得,甚至是甘之如飴,從未以為它和地溝油一樣有毒……
其實,餐館烹菜用的黏糊糊的油,許多還不是新鮮植物油因反複使用而造成的,它們當中可能有相當一部分來自於地溝油。地溝油本來已經高度聚合,不飽和鍵減少,再經過一次精煉和氫化處理,然後再使用,其危害可想而知。
為什麽地溝油很難禁絕?
為什麽何教授說,用各種檢測方法無法測定出哪些是地溝油?很好理解啊,這不是因為他們無法區分優質油和地溝油,而是因為沒法區別地溝油與餐館裏正在用的多次加熱的油,以及那些半固態的“精煉植物油”和“氫化植物油”。它們精煉之後,看起來的樣子差不多,內容本來也差不多。
我國大小餐館何止數百萬家,想要一一檢測排查來禁絕地溝油,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
看來,也隻有依靠消費者來約束餐館的行為了。如果每個消費者都不點煎炸類菜肴,少點油膩的菜肴;如果每個消費者看到黏稠的油就提出抗議,吃到黏稠的油,或者固態的油,就再也不光顧這家餐館???那麽我相信,餐館裏麵的油脂質量,就能慢慢地好起來,而我們祖祖輩輩引以為豪的中國烹調,在健康品質方麵,才能有一個大的提高。
來源:人民網
上一篇:“蟲眼菜”食用更安全嗎?
下一篇:研究發現細菌可能是癌症幫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