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27日舉行的首次“全國飲用水源保護工作會議”上,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張力軍透露,按照《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29項指標、《地下水質量標準》23項指標,我國城鎮部分飲用水源不達標,主要是糞大腸菌群、氨氮、總氮、總磷等超標。
張力軍指出,2008年環保部直接調查處理的135起事件中,46起涉及飲用水源環境安全,突發事件頻發;飲用水源保護區製度落實不力,部分保護區劃分不科學、管理不嚴格,保護區內排汙口未全部取締;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部分企業為降低生產成本,有可能降低環保治理要求,甚至非法排汙,增加了發生汙染事件的可能性;監管能力滯後,除上海、遼寧、江蘇等少數省級環境監測站和部分地市級環境監測站外,絕大部分環境監測站不具備飲用水全指標監測能力;國家缺少專門的水源環境質量標準和評價規範。
張力軍說,下一階段,環保部將開展重點城市地表水飲用水源環境狀況評估,針對薄弱環節作出調整;完善飲用水源保護區劃分與調整工作,加強飲用水源保護區環境管理,取締保護區內違法建設項目和可能汙染水源水體的活動;各地將提高飲用水源準保護區及上遊地區建設項目的環境準入門檻,以重金屬汙染防治為重點,全麵排查高風險汙染源,不符合產業政策的重汙染企業將關閉,缺少治汙設施、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的企業將停產整頓,存在環境安全隱患的企業將限期治理;提高突發事件的應急能力,建立技術、物資和人員保障係統;開展水源地上下遊聯防聯控,提升水源地環境風險管理水平;開展汙染源風險評估工作,建立環境風險防範措施和應急預案;建立飲用水源編碼體係,規範飲用水源環境管理;針對工業固體廢物堆存、垃圾填埋、礦山開采及石油、化工的生產儲存場地,開展地下水環境狀況調查與評價,完善分類管理機製與監管體係;對已遭受嚴重汙染的地下水,采取截斷汙染源、置換土壤和水體等方式進行治理;建立健全有利於飲用水源環境保護的相關配套法律和法規,開展農業麵源汙染防治,加強油類和危險化學品運載、裝卸和儲存設施的監管等。
據悉,目前,我國飲用水源保護基礎工作正在推進。截至2008年底,已完成全部4002個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基礎環境狀況的調查評估,建立了31個飲用水源地基礎環境信息數據庫,繪製了4000多幅飲用水源地基礎信息圖;取締、關閉飲用水源一、二級保護區內的排汙口及違法建設項目845個;開展了湖庫生態安全調查與評估,建立了適合我國湖泊水庫特點的生態安全評估方法等。
(來源:科技日報)
上一篇:美國牛肉餡染菌致2人死亡16人送醫
下一篇:紙巾紙產品接受質量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