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抗病能力主要取決於免疫係統,如白細胞、淋巴細胞和中性粒細胞,這些細胞在各個季節的狀態直接關係到人體的健康。所以說,換季之時也是疾病乘虛而入之時,人們應該根據季節的不同、疾病的變化而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
入秋當防的主要疾病有消化道疾病、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三類。
消化道疾病
立秋意味著秋天的開始,但剛過小暑、大暑,氣溫還沒有進入秋天,雷雨天氣依然較多,天氣悶熱,因此,近期還要注意防暑除濕,養護脾胃,預防胃腸疾病。
秋天患胃腸道疾病的人數不少於夏季,原因有幾個:一是蒼蠅在秋季的活力並不比夏季弱,凡吃了被蒼蠅汙染過的食品,人就容易因胃腸道感染而腹瀉;二是秋季天氣涼爽,人的食欲增加,加之瓜果大量上市,有的人就暴飲暴食,致使胃腸負擔加重,功能紊亂;三是晝夜溫差較大,易引起腹部著涼,或誘發結腸過敏,使腸蠕動增強而導致腹瀉。所以,預防秋季腹瀉主要是防止著涼,尤其是要防止疲勞後著涼,因為疲勞使身體免疫力下降,病毒容易乘虛而入。這類病人除了注意保暖之外,還應當進行體育鍛煉,改善胃腸道的血液循環,減少發病機會,注意膳食合理,少吃多餐,定時定量,戒煙禁酒,以增強胃腸的適應力。秋後也要格外注意飲食衛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切忌暴飲暴食,過甜、過油膩的食品會引發急性腸胃炎、膽囊炎等病。要減少生、涼食物入口,多吃熟食和暖食,尤其是不要早上睡醒就吃水果、喝涼水,避免腸胃受到過度刺激。同時,容易上火的食物要盡量少吃,飲食結構要以清淡為主。
呼吸道疾病
秋天氣候變化複雜,早晚溫差開始增大,呼吸道黏膜不斷受到乍熱乍涼的刺激,抵抗力減弱,給病原微生物提供了可乘之機,極易使人傷風感冒,還會引起扁桃體炎、氣管炎和肺炎。患有慢性支氣管炎和哮喘的病人症狀也往往會加重。特別是老年人和小孩,防禦能力較差,更容易引起感冒、咳嗽。
因此,在秋季應隨時注意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服,加強戶外活動,增強機體抵抗力。老年人鍛煉要量力而行,可以進行散步、打太極拳等活動。此外,老年人還可以在夏秋季用涼水洗臉,循序漸進,增加抗寒能力,減少支氣管炎、慢性氣管炎和風濕病等慢性病發病。在飲食上,忌食油膩的東西,老年人要盡量戒煙,因為吸煙是引發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的重要因素。
心血管疾病
秋冬季節氣候變幻莫測,是一年一度的心血管疾病高發期,要警惕高血壓病、腦血管意外、冠心病心絞痛發作、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肺心痛等。
心血管疾病症狀包括:某種類型的胸痛、氣促、乏力、心悸(常提示心跳減慢、增快或不規則)、頭暈目眩、暈厥等。然而,出現這些症狀並非必然存在心髒病,例如胸痛可能提示心髒病,但也可能是呼吸係統疾病和胃腸道疾病。
因此,在秋天,心血管病人應堅持服用治療冠心病或高血壓的藥物,定期檢查心電圖和血壓,及時調整治療方案,積極預防感冒等可誘發心血管病加重的疾病。
建議:防病重在提高免疫力
人們常說“春困秋乏夏打盹”,秋乏主要是夏天的困乏延續到秋天而導致的。專家認為,積極主動的鍛煉、均衡的營養、平和樂觀的心境對人的免疫力至關重要。
立秋後雖然悶熱的天氣依然比較多,但熱浪有所消退,早晚氣溫相對較低,因此可以在早晚適當運動,如散步、打太極拳、遊泳等,適度鍛煉可以使血液中白細胞介素增多,進而增強細胞活性,消滅病毒和癌細胞,並促使身體釋放使人興奮的應激激素,從而達到提高人體免疫力的目的。同時,運動時出汗和血液循環加快,可幫助身體將毒素尤其是皮膚上的毒素排出。注意不要過度運動,否則更容易感到困乏。
均衡的營養不僅能滿足人體的需要,而且對預防疾病、增強抵抗力有著重要作用。研究發現,適量的蛋白質、維生素E、維生素C、胡蘿卜素、維生素B、鋅、硒、鈣、鎂等物質可增加人體免疫細胞的數量,而這些物質的缺乏,會導致人體多種疾病的發生。
多喝水雖然不能使人防病,卻有助於人體早日康複。要多吃含豐富維生素的水果和蔬菜:如黃瓜、芹菜、西紅柿、白菜、橘子、西瓜、蘋果、梨、香蕉等。
合理的休息對健康很有用。人在睡眠時,體內會產生一種被稱為胞壁酸的睡眠因子,可促使白血球增多、巨噬細胞活躍、肝髒功能增強,從而將侵入體內的細菌性病毒消滅。
精神因素對人體的免疫功能狀態有著很重要的調節作用。據研究,如果人長期處於孤獨、矛盾、失望、壓抑狀態,就會影響體內環境的平衡,從而減弱人體的抵抗力,而樂觀、愉快及自信對預防疾病和抗老化有促進作用。
因此,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是人們增強機體免疫力的最佳方式。
(來源:河南日報農村版)
上一篇:治腹瀉,消炎藥不一定管用
下一篇:四種水早上起床絕對不能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