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八項注意”
第一,注意藥的抗菌譜, 尊重藥理不要想當然。
抗菌譜,指一種抗生素所能抑製或殺滅微生物的類、屬、種範圍。簡單說就是不同的抗生素有不同的抗菌範圍。譬如青黴素的抗菌譜,主要包括大多革蘭陽性菌、革蘭陰性球菌和螺旋體。而鏈黴素的抗菌譜主要是部分革蘭陰性杆菌。治療細菌感染,選用的藥物必須符合藥物本身的殺菌範圍,要看看這種藥物有沒有殺滅這種病菌的功力。
第二,注意病菌敏感性,對菌下藥不許胡亂來。
不同的致病菌對不同的藥物敏感性或高或低或不敏感,相同菌種不同菌株對同一種抗生素的敏感性也有差異。所謂對菌下藥,就是什麽菌用什麽藥。致病菌對抗生素的敏感性也不是固定不變的,今天敏感明天不敏感了,這就說明病菌有了抗藥性,那就需要更換藥物。醫生在下藥前,首先對感染源做藥敏化驗,就是這個道理。
第三,注意病灶的深淺,對症用藥不能有偏差。
病原菌感染,病灶有深有淺,病情有輕有重,病程有長有短,因此所選的藥物種類、用藥劑量也都應該有所不同。這叫對症下藥。重症深部感染,比如肺部感染、腎盂腎炎、心內膜炎等等,選擇菌作用強,血濃度、組織濃度較高、膜穿透力較強的抗生素。
第四,注意吸收和代謝,組織結構切莫搞錯。
抗菌藥物在人體內存在著吸收、分布及排泄過程。不同的抗菌藥物的吸收程度和速率亦不相同,一般口服1~2小時、肌注0.5~1小時,藥物吸收入血,血藥濃度達高峰。
不同的藥物有不同的分布特點。大多數抗菌藥不怕腥臊,喜歡通過腎髒走水路,隨尿液離開人體。因此,尿藥濃度能超過血藥濃度十至數百倍,比較適合下尿路感染使用。
第五,注意給藥的方式,口服注射點滴要適當。
吃藥、打針、掛吊瓶,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給藥途徑,首選是口服,靜脈是給藥的最後手段,在急救以及非靜脈滴無法給藥時才采用。
第六,注意相互的作用,藥物搭配不能亂秩序。
兩種或兩種以上藥物聯合使用,由於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有可能降低藥效,產生毒副作用。
1.磺胺藥與酵母片合用,等於為細菌提供了所必要的養料,同時降低及抵消了磺胺的藥效。此外,磺胺類藥物不能與烏洛托品、普魯卡因同用。
2.異煙肼、利福平(抗結核藥)與安眠藥(水合氯醛、魯米那等)合用,可引起嚴重毒性反應,還可引起藥物性肝炎,甚至引起肝細胞壞死。
3.四環素族(土黴素、金黴素、強力黴素)與補血藥物(硫酸亞鐵、富馬鐵、枸櫞酸鐵及其複合製劑力勃隆等)合用,將使治療失敗。
4.紅黴素在酸性環境中作用明顯降低,與偏酸性藥物維生素C合用,會降低療效。
5.磺胺類(百炎淨、雙嘧啶)與維生素C合用,易在酸性尿中結晶,形成尿結石,不易排出,可損傷腎髒。
6.氯黴素與磺脲類降血糖藥合用,會造成磺脲類降血糖藥在血中的濃度增加,引起低血糖。
第七,注意毒性副作用,盡量減少身體的傷害。
過敏反應(變態反應),二重感染或菌群失調,以及耳、眼、肝、腎、肺、心、胃腸、血液、神經、免疫係統的十大毒性反應。
同一藥品的不良反應,在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種族、不同感應性、不同適應症、不同共存疾病的病人中可能表現不盡相同,再加上藥物及其製劑中賦型劑的影響,問題更為複雜,這就是藥品不良反應不可預言的原因。
第八,注意人群有特殊,老幼孕弱特別要小心。
老爺爺老奶奶們髒器超期服役,功能退化,新陳代謝減慢,加上攢了一輩子的疾病(至少一種以上),再加上服用保健品,最容易發生藥品不良反應。用藥更要特別慎重,避免選用不良反應多的藥品,適當降低用藥劑量,最好不要長期用藥,不要聯合用藥。
小孩子們器官發育不成熟,耐受力差,對於成人可能不會造成損害的抗生素,往往會對他們造成嚴重損害。輕則哮喘、皮疹,重則更多。
小兒感染用藥,還要再加四項注意:
1.宜選用安全有效的殺菌劑;
2.按體重、日齡計算劑量;
3.避免選用毒性明顯的藥物,尤其慶大黴素等氨基糖苷類、氯黴素、去甲萬古黴素、呋喃類、磺胺類、四環素類等;
4.避免肌注給藥。
上一篇:溫馨生活提示:哪些食品不適合“新鮮”時吃
下一篇:動物病毒疫苗發展概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