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目前,“輻照食品”還是中國老百姓所陌生的字眼,多數國家還在對輻照技術運用於食品行業進行試驗和觀望,我們的食品企業卻已經毫不猶疑地走在了世界的前頭。據中國核農學會的調查顯示,2005年我國輻照食品產量就已達到14.5萬噸,占世界輻照食品總量的36%,產值達到35億元。
如果不是媒體曝光,沒人知道,日常食用的大蒜、花生、方便麵調料包、辣椒粉居然有可能被“輻照”處理過,消費者的知情權被硬生生地剝奪了。
所謂食品輻照技術,是運用射線照射對食品進行加工處理,達到殺蟲、滅菌、保持營養品質及風味和延長貨架期的目的。但是,如專家所言,輻照技術對人體產生怎樣的傷害還沒有定論,種種事實也在表明其安全性存在很多隱患。允許不安全技術投入食品生產,是對廣大消費者生命健康不夠負責的表現,相關部門的行政缺位必須被問責。
在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尚在謹慎觀望的情形下,我們國家的食品輻照卻依然紛紛獲準。試問,如此自信滿滿的審批機關是哪一個?審批的理由是什麽?是我們的輻照生產技術水平超過歐美日,還是我們的食品安全標準低於歐美日?
一方麵,輻照食品大批量生產,並進入千家萬戶。一方麵,我國已經出台《輻照食品衛生管理辦法》和張貼輻照標識的明確規定,生產和銷售環節都有執法的依據。然而事實是,相關法律至今都“掛在牆上”,沒有任何切實的執法行為。立法和執法的銜接體現在哪裏?食品生產、銷售的監管機關職責體現在哪裏?消費者的知情權和健康安全,由誰來保障?
“輻照”是無形的,群眾是“無知”的,然而行政不能悄悄缺位。
在轉基因、輻照等食品新技術突飛猛進的時代,人類必須要嚴防新技術的副作用的傷害。嚴格監管食品生產、銷售企業行為,向大眾普及必要的消費新知識,人們對相關行政機關有更多和更高的期望。(紫金山)
上一篇:小心冰箱裏的嗜冷菌
下一篇:葡萄酒健康和我們距離到底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