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奧地利遺傳學家孟德爾的遺傳“顯性定律”,科學家證實,生物的顏色、大小等某種相對性狀受一對特定的等位基因控製,這些基因之間存在顯性和隱性的關係。日本專家通過最新研究,揭示了植物顯性遺傳的性狀通常是優勢性狀的原因。
日本奈良尖端科技大學和東北大學等機構組成的聯合研究小組近日在《自然-遺傳學》雜誌網站上發表論文說,在植物從“雙親”處獲得遺傳性狀的過程中,處於劣勢的基因通過化學變化不再發揮作用、隻有優勢基因才表達的機製,是產生雜交優勢的原因之一。
聯合小組將與蕪菁同科的一種植物作為研究對象,這種植物采取異花授粉,就像人類避免近親結婚一樣。研究人員著眼於這種植物的一種基因,該基因能幫助區分來自自身的花粉,從而避免自花授粉。研究人員發現,在具有上述功能的一對等位基因中,如果有一個基因屬於劣勢基因,在植物獲得遺傳性狀的過程中,一種碳氫化合物就會附著到這種劣勢基因上,發生稱為“甲基化”的化學變化,控製基因表達的部分,從而抑製劣勢基因的表達。
上一篇:第八屆國際果蔬·食品博覽會
下一篇:科學家發現甲型流感病毒細胞內複製機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