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丁酸弧菌、文肯菌屬、瘤胃杆菌屬和塞巴魯德氏菌屬均屬於革蘭氏陰性、厭氧杆菌。
假丁酸弧菌(Pseudobutyrivibrio Gylswyk et al,1996)
杆菌,0.3~0.5μm X 1-3μm,不產芽孢。運動,一根極生或亞極生鞭毛。發酵各種碳水化合物,丁酸是主要的代謝產物,也產甲酸和乳酸。不分解木聚糖,也不分解蛋白質(不分解明膠)。細胞脂肪酸不包括18:1不飽和脂肪酸。生長溫度範圍是22~<45℃,最適溫度是39℃。分離於牛瘤胃。DNA的G+C mol%是40~41。
模式種(惟一種):瘤胃假丁酸弧菌(Pse叫obutyrivibrio ruminis)。
文肯菌屬(Rikenella Collins et al.1985)
小杆菌,端尖,通常0.15~0.3μm X 0.3~1.5μm,但也可能長達5.0μm。不產芽孢,不運動。最適生長溫度為37℃。發酵葡萄糖和少數其他的糖,主要產生丙酸和琥珀酸。有機酸的類型主要是異甲基分支酸形式。最適生長溫度為37℃。分離於牛、雞和日本鶉的糞或盲腸標本。
模式種(惟一種):小梭文肯菌(Rikenella microfusus)。
瘤胃杆菌屬(Ruminobacter Stackebrandt and Hippe,1986)
多形態的卵圓到短杆,0.9μm X 1.0~3.0μm。端圓或平端,並且有時膨大或不規則形態。不產芽孢。不運動。最適生長溫度為37~39℃。代謝碳水化合物產生乙酸、甲酸和琥珀酸。含有神經鞘脂和甲基荼醌。細胞脂肪酸以直鏈飽和和不飽和脂肪酸為主。發現於牛和羊的瘤胃。DNA的G+C mol%是40~42。
模式種(惟一種):嗜澱粉瘤胃杆菌(Ruminobacter amylophilus)。
塞巴魯德氏菌屬(Sebaldella Collins and Shah,1986)
杆狀細胞,0.3~0.5μm X 2.0~12μm,中間膨大。單生、成對和成絲狀體。不產芽孢。不運動。發酵糖產生乙酸和乳酸並且有時還有甲酸。含有甲基荼醌。細胞脂肪酸以直鏈飽和和不飽和脂肪酸為主。發現於白蟻的後腸內含物。DNA的G+C mol%是32~36。
模式種(惟一種):白蟻塞巴魯德氏菌(Sebaldella termites)。
本文節選自《常見細菌係統鑒定手冊》第六章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