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藍細菌
藍細菌由大量且不均一 的光合細菌組成。藍細菌的形態有單細胞和絲狀體兩種。藍細菌細胞最小的直徑為0.5—1um,與典型的細菌相近,而最大的直徑可達60um。 !
藍細菌通常含有兩個或多個雙鏈組成的不飽和脂肪酸。藍細菌細胞壁的精細結構與革蘭氏陰性細菌相似。許多藍細菌能產生大量黏質外膜或外鞘,使成群的細胞或絲狀體結合在一起 。藍細菌隻含有一種葉綠素—葉綠素a,並且都含有特有的藻膽素。大多數藍細菌可以“滑行”運動,但無鞭毛。
許多藍細菌的細胞質中有氣泡存在,它能使菌體漂浮到光線最多的地方,以利於光合作用。有些藍細菌可形成圓形的異形胞,是這類藍細菌的固氮位點。異形胞與相鄰的營養細胞有胞間連絲,並進行物質交換。
在絲狀體藍細菌中,它們都有較厚的外壁。外壁破裂後可自行萌發形成新的營養菌絲體。這些營養細胞對幹燥或低溫具有較強的抗性。藍細菌的營養要求比較簡單,不需要維生素,能以硝酸鹽或氨作為氮源。大多數種能夠 固氮,許多種為專性光能生物。
藍細菌廣泛分布在陸地、淡水及海洋中,在溫泉、鹽湖、岩石等惡劣環境中也能發現它們的“足跡”。在強烈陽光直曬的沙漠中,藍細菌表麵會形成硬膜;在溫暖的淺海灣,它們能形成厚厚 的一層;在營養豐富的淡水湖中,它們大量繁殖,形成“水華 ”使水麵變色。
(二)立克次氏體
立克次氏體是為紀念美國青年醫師立克次氏而命名的,他在研究斑疹傷寒時不幸感染此菌後死亡。立克次氏體是專性寄生在活細胞內的致病性原核微生物,它是引起斑疹傷寒、恙蟲病、 熱等傳染病的病原體。
立克次氏體是一類介於細菌和病毒之間,但更接近於細菌的原核微生物。這主要 表現在以下方麵:
1、細胞構造與細菌相似,具有細胞壁和細胞膜。細胞壁含有胞壁酸、二氨基庚二酸和脂多糖,細胞膜為脂質雙分子層,含大量磷脂。細胞中含有絲狀核質體,核酸為RNA和 DNA。核質體無核膜和核仁。
2、大小通常為(0.3—0.6)um*(0.8—2.0)um ,介於細菌和病毒之 間。多種形狀,主要為球杆狀。革蘭氏染色陰性。無芽孢,不運動。
3、立克次氏體一般隻能在活細胞內生長,以二分裂方式繁殖,每代大約8h。立克次氏體常用動物接種、雞胚接種和細胞培養來培養。
立克次氏體對多種抗生素和磺胺藥敏感,但對幹擾素不敏感。耐低溫但不耐高溫 。
立克次氏體大多是人畜共患病的病原體,與節肢動物(虱、蜱、蟎等)關係密切,寄生在吸血節肢動物體 內,通過叮咬和排泄物傳播,使人類受傳染而得病。
上一篇:常見與常用的放線菌 —2
下一篇:其他原核微生物—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