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試驗是國標中規定的一種對細菌進行篩選鑒定的方法。常用於鏈球菌、弧菌、白喉杆菌等的區分鑒定。
基本原理
不少細菌都能產生溶血素,可以溶血平板,因此在這些細菌周圍會出現溶血環。不同細菌產生的溶血素不同,比如:
其中α溶血:又稱草綠色溶血,菌落周圍培養基出現1~2mm的草綠色環,為高鐵血紅蛋白所致,α溶血環中的紅細胞未完全溶解。可形成α-溶血環的細菌如甲型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鏈球菌。
β溶血是細菌在血平板上培養時,菌落周圍形成的寬大(2~4mm)、界限分明、完全透明的溶血環。β溶血環中的紅細胞完全溶解,是細菌產生的溶血素使紅細胞完全溶解所致,又稱完全溶血。可形成β溶血環的細菌如乙型溶血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
γ溶血:又稱不溶血。菌落周圍培養基出現灰白色細小菌落,在菌落周圍無溶血環。可形成的細菌為丙型鏈球菌。
試驗方法:
由於不同細菌所產的溶血素不同,因此做溶血試驗時對應的實驗條件和試驗方法也不一樣,下麵就簡單的介紹一下:
1. 鏈球菌溶血試驗:用羊血懸液,37攝氏度下培養較短時間即可觀察到溶血現象。
2. 白喉杆菌:用含兔血成分的培養,需隔夜培養。
3. 弧菌溶血試驗:用無菌脫纖維山羊血培養基,37攝氏度下培養1天,全部或大部分紅血球被溶解方可判定為陽性。
注:本文屬betway必威西汉姆联生物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上一篇:R2A瓊脂培養基的原理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