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試驗原理:
明膠液化(gelaune liquefaction)指細菌把明膠分解成液狀的現象。這是因為有些細菌具有明膠酶(亦稱類蛋白水解酶),能將明膠先水解為多肽,又進一步水解為氨基酸,使其失去凝膠性質,從而使半固體的明膠培養基成為流動的液體,即液化。這種能力因細菌種類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因此很早以來就被作為鑒別、測定細菌的一種特征。例如:葡萄球菌屬、變形菌屬、芽孢杆菌屬均具有液化能力,而大腸杆菌就無這種液化能力。
該培養基中蛋白腖和牛肉膏粉為微生物生長提供氮源、維生素、礦物質;某些含明膠酶的細菌水解明膠,使其液化而降低明膠的膠凝作用。
二、 試驗方法:
a 稱取適量明膠培養基(營養明膠),加入蒸餾水或去離子水,攪拌加熱煮沸至完全溶解,分裝試管高層,116℃高壓滅菌15min,垂直放置待培養基凝固後,備用;
b 挑取18~24h待檢驗培養物,以較大量穿刺接種於明膠高層約2/3深度或點種於平板培養基;
c 於20~22℃培養7~14天。明膠高層亦可於36±1℃培養。
d 每天觀察結果,若因培養溫度高而使明膠本身液化時應不加搖動、將接種物放於2—8℃約10—30min待降溫後取出觀察,若果確實被液化,即為試驗陽性;平板試驗結果的觀察為在培養基平板點種的菌落上滴加試劑,若為陽性,10~20min後,菌落周圍應出現清晰帶環。否則為陰性。
三、臨床應用:
臨床上主要用於腸杆菌科細菌的鑒別,如沙雷菌、普通變形杆菌、奇異變形杆菌、陰溝杆菌等可液化明膠,而其他細菌很少液化明膠。有些厭氧菌如產氣莢膜梭菌、脆弱類杆菌等也能液化明膠。另外多數假單胞菌也能液化明膠。
四、注意事項:
(1)如有的菌在20℃不生長則在30℃培養生長後,觀察時放冰箱或冷水中降溫,待對照管凝固後再記錄。
(2)滅菌過高或過低會影響結果,一般用116℃蒸汽滅菌15min較為合適。
五、常見問題:
問:明膠培養基放在37°培養了兩天後液態了,再放到4度冰箱裏又變成固態了,網上說30min後取出觀察是立即觀察還是要放室溫呀?
答:是立即觀察。傾斜試管看看表層是否有被液化的跡象,如果有液化則表層軟化出現流動狀,如果不被液化則完全凝固。一般認為明膠的凝固點是24℃,不過各批次明膠差異很大,所以要放在冰箱後觀察。按你說的放在4℃冰箱裏又變成固態了,那就是還沒有出現明膠液化。不過這個實驗要培養7天的。
問:明膠培養基放入培養箱會液化怎麽回事?
答:兩種可能:(1)某些細菌可產生一種胞外酶-明膠酶,能使明膠分解為氨基酸,從而失去凝固力,半固體的明膠培養基成為流動的液體;(2)明膠的熔點較低,如果放到37°或更高的溫度下,則明膠自身就容易液化,出現假陽性結果。
問:明膠液化溫度為24℃,其培養溫度一般為20℃,但是為什麽明膠高層可以在36℃下培養,什麽是明膠高層?
答:你所說的“明膠高層”其實並不是一個詞語,應該分解為“明膠”和“高層”兩個詞語。意即:在營養明膠培養基的高層,或者更明確的說是上層。
這個是明膠液化試驗,是一種生理生化試驗,目的在於鑒定細菌。由於有些細菌具有明膠酶(亦稱類蛋白水解酶),能將明膠先水解為多肽,又進一步水解為氨基酸,失去凝膠性質而液化。
所謂的22℃或36℃其實是同一個試驗,隻是接種後的培養溫度不同而已。用瓊脂培養物穿刺接種,然後放在22~25℃培養,每天觀察記錄液化時間。或者是放在36℃左右培養,每天取出,放在冰箱內30分鍾後再觀察結果。
之所以有這兩個溫度,是怕有些菌種在22-25℃下不易生長,所以置於36℃培養。
問:明膠液化實驗中明膠可以用瓊脂代替嗎?
答:不行。明膠和瓊脂性質不同,對於這個實驗,可認為是完全不同的東西。
問:做生理生化反應,配製明膠液化培養基:蛋白腖5個、葡萄糖20g、明膠200g,加水至1L,pH7.4,121度滅菌30分鍾,滅菌後水浴降溫,但仍為液體,配了2次了都不凝?
答:凝膠本質是蛋白質啊,這樣長時間高溫滅菌,會使明膠水解,不再凝固! 該培養基通常采用116℃滅菌15分鍾。
相關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