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11 範圍
本標準規定了食品中沙門氏菌(Salmonella)的檢驗方法。
本標準適用於食品中沙門氏菌的檢驗。
2 設備和材料
除微生物實驗室常規滅菌及培養設備外,其他設備和材料如下:
2.1 冰箱:2 ℃~5 ℃。
2.2 恒溫培養箱:36 ℃±1 ℃,42 ℃±1 ℃。
2.3 均質器。
2.4 振蕩器。
2.5 電子天平:感量0.1 g。
2.6 無菌錐形瓶:容量500 mL,250 mL。
2.7 無菌帶螺旋帽廣口瓶:容量500 mL。
2.8 無菌吸管:1 mL(具0.01 mL刻度)、10 mL(具0.1 mL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頭。
2.9 無菌培養皿:直徑60mm,90 mm。
2.10 無菌試管:3 mm×50 mm、10 mm×75 mm。
2.11 無菌毛細管。
2.12 pH計或pH比色管或精密pH試紙。
2.13 全自動微生物生化鑒定係統。
3 培養基和試劑
3.1 緩衝蛋白腖水(BPW):見附錄A中A.1。
3.2 乳糖肉湯(LB):見附錄A中A.2。
3.3 胰酪腖大豆肉湯(TSB):見附錄A中A.3。
3.4 再造脫脂奶粉:見附錄A中A.4。
3.5 1%煌綠水溶液(BG):見附錄A中A.5。
3.6 通用前增菌肉湯(UPB):見附錄A中A.6。
3.7 四硫磺酸鈉煌綠(TTB)增菌液:見附錄A中A.7。
3.8 氯化鎂孔雀綠大豆(RVS)增菌液:見附錄A中A.8。
3.9 亞硒酸鹽胱氨酸(SC)增菌液:見附錄A中A.9。
3.10 亞硫酸鉍(BS)瓊脂:見附錄A中A.10。
3.11 HE瓊脂:見附錄A中A.11。
3.12 木糖賴氨酸脫氧膽鹽(XLD)瓊脂:見附錄A中A.12。
3.13 沙門氏菌屬顯色培養基。
3.14 三糖鐵(TSI)瓊脂:見附錄A中A.13。
3.15 蛋白腖水、靛基質試劑:見附錄A中A.14。
3.16 尿素瓊脂(pH 7.2):見附錄A中A.15。
3.17 氰化鉀 (KCN) 培養基:見附錄A中A.16。
3.18 賴氨酸脫羧酶試驗培養基:見附錄A中A.17。
3.19 糖發酵管:見附錄A中A.18。
3.20 鄰硝基酚β-D半乳糖苷(ONPG)培養基:見附錄A中A.19。
3.21 半固體瓊脂:見附錄A中A.20。
3.22 丙二酸鈉培養基:見附錄A中A.21。
3.23 沙門氏菌O和H診斷血清。
3.24 生化鑒定試劑盒。
4 檢驗程序
沙門氏菌檢驗程序見下圖。
5 操作步驟
5.1 前增菌
5.1.1 解凍和保存樣品
檢驗前冷凍樣品最好不要解凍,如果冷凍樣品必須軟化以取其檢測部分,應在45 ℃以下不超過15 min,或2 ℃~5 ℃不超過18 h解凍。若不能及時檢驗應置於-15 ℃左右保存。非冷凍而易腐的食品,置於4 ℃冰箱保存。
5.1.2 一般樣品
無菌操作稱取25 g(mL)樣品,置於盛有225 mL BPW的滅菌均質杯內,以8 000 r/min~10 000 r/min均質1 min~2 min,或置於盛有225 mL BPW的無菌均質袋中,用拍擊式均質器拍打1 min~2 min。若樣品為液態,不需要均質,振蕩混勻。如需調整pH值,用1 mol/mL無菌NaOH或HCl調pH至6.8±0.2。無菌操作將樣品轉至500 mL錐形瓶中,如使用均質袋,可直接進行培養,於36 ℃±1 ℃培養8 h~18 h。
5.1.3 肉製品
無菌操作稱取剪碎後的肉類樣品25 g,置於滅菌均質杯內,加入25 mL BPW,以8 000 r/min~10 000 r/min均質1 min~2 min,移入盛有200 mL BPW的500 mL廣口瓶或其他合適容器內,混合均勻。如需調整pH值,用1 mol/mL無菌NaOH或HCl調pH至6.8±0.2,充分混勻。於36 ℃±1 ℃培養8 h~18 h。
5.1.4 即食蛋製品
5.1.4.1 冰蛋品
按5.1.2進行。
5.1.4.2 幹蛋品
無菌操作稱取25 g樣品置於滅菌的500 mL廣口瓶或其他合適容器內,加入225 mL乳糖肉湯。如果製品是粉狀,加入約15 mL乳糖肉湯,用滅菌玻璃棒、匙或壓舌器攪拌,使呈均勻懸液,再加3份乳糖肉湯10 mL、10 mL、190 mL,使總量為225 mL,充分攪拌,直到樣品完全懸浮沒有團塊為止。蓋緊瓶蓋在室溫下靜置60 min,振蕩使其充分混勻。如需調整pH值,用1 mol/mL無菌NaOH或HCl調pH至6.8±0.2,充分混勻。將瓶蓋旋鬆1/4轉,於35 ℃±1 ℃培養24 h±2 h。
5.1.4.3煮硬的蛋
無菌剝離蛋殼,無菌操作壓碎蛋白和蛋黃,稱取25 g置於滅菌的500 mL錐形瓶或其他合適容器內,加225 mL TSB,並振蕩充分混勻。在室溫下靜置60 min,振蕩使其充分混勻。如需調整pH值,用1 mol/mL無菌NaOH或HCl調pH至6.8±0.2,充分混勻。將瓶蓋旋鬆1/4轉,於35 ℃±1 ℃培養24 h±2 h。
5.1.5 巧克力類及可可製品
無菌操作稱取25 g樣品置於滅菌的攪拌容器內,加入225 mL再造脫脂奶粉,攪拌2 min。再無菌操作轉移攪拌過的混合物到滅菌的帶螺旋帽500 mL廣口瓶或其他合適容器內。蓋緊瓶蓋在室溫下靜置60 min,轉動混勻。如需調整pH值,用1 mol/mL無菌NaOH或HCl調pH至6.8±0.2,再加入0.45 mL 1%煌綠水溶液混勻。將瓶蓋旋鬆1/4轉,於35 ℃±1 ℃培養24 h±2 h。
5.1.6 即食果蔬製品
5.1.6.1新鮮的、冷凍的或幹的水果和蔬菜
無菌操作稱取25 g樣品置於滅菌的均質器內,加入225 mL乳糖肉湯並均質2 min。再無菌操作轉移已均質的混合物到滅菌的帶螺旋帽500 mL廣口瓶或其他合適容器內。蓋緊瓶蓋在室溫下靜置60 min,轉動混勻。如需調整pH值,用1 mol/mL無菌NaOH或HCl調pH至6.8±0.2,充分混勻。將瓶蓋旋鬆1/4轉,於35 ℃±1 ℃培養24 h±2 h。
5.1.6.2 綠葉蔬菜
無菌操作稱取25 g樣品,加入滅菌的廣口錐形瓶或其他合適容器內,加入225 mL乳糖肉湯,順時針和逆時針用力振搖錐形瓶各25次,在室溫下靜置60 min,振搖混合。如需調整pH值,用1 mol/mL無菌NaOH或HCl調pH至6.8±0.2,充分混勻。於35 ℃±1 ℃培養24 h±2 h。
5.1.7 堅果籽實製品
按5.1.6.1進行。
5.1.8 橙汁、蘋果酒和蘋果汁等飲料
無菌操作稱取25 g(mL)樣品置於滅菌的帶螺旋帽的500 mL廣口瓶或其他合適容器內,加入225 mL滅菌通用前增菌肉湯,充分混勻。在室溫下靜置60 min。不調pH值,於35 ℃±1 ℃培養24 h±2 h。
5.1.9 魚貝類水產品
按5.1.6.1進行。
5.2 增菌
輕輕搖動培養過的樣品混合物,移取1 mL,轉種於10 mL TTB 內,於42 ℃±1 ℃培養18 h~24 h;乳與乳製品可選擇RVS增菌液,移取0.1 mL,轉種於10 mL RVS內,於41.5 ℃培養18 h~24 h。同時,另取1 mL,轉種於10 mL SC內,於36 ℃±1 ℃培養18 h~24 h。
5.3 分離
分別用直徑3mm的接種環取增菌液1環,劃線接種於一個BS瓊脂平板和一個XLD瓊脂平板(或HE瓊脂平板或沙門氏菌屬顯色培養基平板),於36 ℃±1 ℃分別培養40 h~48 h(BS瓊脂平板)或18 h~24 h(XLD瓊脂平板、HE瓊脂平板、沙門氏菌屬顯色培養基平板),觀察各個平板上生長的菌落,各個平板上的菌落特征見表1。
表 1 沙門氏菌屬在不同選擇性瓊脂平板上的菌落特征
選擇性瓊脂平板 |
沙門氏菌 |
BS瓊脂 |
菌落為黑色有金屬光澤、棕褐色或灰色,菌落周圍培養基可呈黑色或棕色;有些菌株形成灰綠色的菌落,周圍培養基不變。 |
HE瓊脂 |
藍綠色或藍色,多數菌落中心黑色或幾乎全黑色;有些菌株為黃色,中心黑色或幾乎全黑色。 |
XLD瓊脂 |
菌落呈粉紅色,帶或不帶黑色中心,有些菌株可呈現大的帶光澤的黑色中心,或呈現全部黑色的菌落;有些菌株為黃色菌落,帶或不帶黑色中心。 |
沙門氏菌屬顯色培養基 |
按照顯色培養基的說明進行判定。 |
5.4 生化試驗
5.4.1 自選擇性瓊脂平板上分別挑取2個以上典型或可疑菌落,接種三糖鐵瓊脂,先在斜麵劃線,再於底層穿刺;接種針不要滅菌,直接接種賴氨酸脫羧酶試驗培養基和營養瓊脂平板,於36 ℃±1 ℃培養18 h~24 h,必要時可延長至48 h。在三糖鐵瓊脂和賴氨酸脫羧酶試驗培養基內,沙門氏菌屬的反應結果見表2。
表2 沙門氏菌屬在三糖鐵瓊脂和賴氨酸脫羧酶試驗培養基內的反應結果
三糖鐵瓊脂 |
賴氨酸脫羧酶試驗培養基 |
初步判斷 |
|||
斜麵 |
底層 |
產氣 |
硫化氫 |
|
|
K |
A |
+(-) |
+(-) |
+ |
可疑沙門氏菌屬 |
K |
A |
+(-) |
+(-) |
- |
可疑沙門氏菌屬 |
A |
A |
+(-) |
+(-) |
+ |
可疑沙門氏菌屬 |
A |
A |
+/- |
+/- |
- |
非沙門氏菌 |
K |
K |
+/- |
+/- |
+/- |
非沙門氏菌 |
注:K:產堿,A:產酸;+:陽性,-:陰性;+(-):多數陽性,少數陰性;+/-:陽性或陰性。 |
5.4.2 接種三糖鐵瓊脂和賴氨酸脫羧酶試驗培養基的同時,可直接接種蛋白腖水(供做靛基質試驗)、尿素瓊脂(pH7.2)、氰化鉀(KCN)培養基,也可在初步判斷結果後從營養瓊脂平板上挑取可疑菌落接種。於36 ℃±1 ℃培養18 h~24 h,必要時可延長至48 h,按表3判定結果。將已挑菌落的平板儲存於2 ℃~5 ℃或室溫至少保留24 h,以備必要時複查。
表3 沙門氏菌屬生化反應初步鑒別表
反應序號 |
硫化氫 (H2S) |
靛基質 |
pH 7.2尿素 |
氰化鉀 (KCN) |
賴氨酸脫羧酶 |
A1 |
+ |
- |
- |
- |
+ |
A2 |
+ |
+ |
- |
- |
+ |
A3 |
- |
- |
- |
- |
+/- |
注:+陽性;-陰性;+/-陽性或陰性。 |
5.4.2.1 反應序號A1:典型反應判定為沙門氏菌屬。如尿素、KCN和賴氨酸脫羧酶3項中有1項異常,按表4可判定為沙門氏菌。 如有2項異常為非沙門氏菌。
表4 沙門氏菌屬生化反應初步鑒別表
pH 7.2尿素 |
氰化鉀(KCN) |
賴氨酸 脫羧酶 |
判 定 結 果 |
- |
- |
- |
甲型副傷寒沙門氏菌(要求血清學鑒定結果) |
- |
+ |
+ |
沙門氏菌Ⅳ或Ⅴ(要求符合本群生化特性) |
+ |
- |
+ |
沙門氏菌個別變體(要求血清學鑒定結果) |
注:+表示陽性;+表示陰性。 |
5.4.2.2 反應序號A2:補做甘露醇和山梨醇試驗,沙門氏菌靛基質陽性變體兩項試驗結果均為陽性,但需要結合血清學鑒定結果進行判定。
5.4.2.3 反應序號A3:補做ONPG。ONPG陰性為沙門氏菌,同時賴氨酸脫羧酶陽性,甲型副傷寒沙門氏菌為賴氨酸脫羧酶陰性。
5.4.2.4 必要時按表5進行沙門氏菌生化群的鑒別。
表5 沙門氏菌屬各生化群的鑒別
項 目 |
Ⅰ |
Ⅱ |
Ⅲ |
Ⅳ |
Ⅴ |
Ⅵ |
衛矛醇 |
+ |
+ |
- |
- |
+ |
- |
山梨醇 |
+ |
+ |
+ |
+ |
+ |
- |
水楊苷 |
- |
- |
- |
+ |
- |
- |
ONPG |
- |
- |
+ |
- |
+ |
- |
丙二酸鹽 |
- |
+ |
+ |
- |
- |
- |
KCN |
- |
- |
- |
+ |
+ |
- |
注:+表示陽性; -表示陰性。 |
5.4.3 如選擇生化鑒定試劑盒或全自動微生物生化鑒定係統,可根據5.4.1的初步判斷結果,從營養瓊脂平板上挑取可疑菌落,用生理鹽水製備成濁度適當的菌懸液,使用生化鑒定試劑盒或全自動微生物生化鑒定係統進行鑒定。
5.5 血清學鑒定
5.5.1 檢查培養物有無自凝性
一般采用1.2%~1.5%瓊脂培養物作為玻片凝集試驗用的抗原。首先排除自凝集反應,在潔淨的玻片上滴加一滴生理鹽水,將待試培養物混合於生理鹽水滴內,使成為均一性的混濁懸液,將玻片輕輕搖動30~60 s,在黑色背景下觀察反應(必要時用放大鏡觀察),若出現可見的菌體凝集,即認為有自凝性,反之無自凝性。對無自凝的培養物參照下麵方法進行血清學鑒定。
5.5.2 多價菌體抗原(O)鑒定
在玻片上劃出2個約1 cm×2 cm的區域,挑取1環待測菌,各放1/2環於玻片上的每一區域上部,在其中一個區域下部加1滴多價菌體(O)抗血清,在另一區域下部加入1滴生理鹽水,作為對照。再用無菌的接種環或針分別將兩個區域內的菌落研成乳狀液。將玻片傾斜搖動混合1 min,並對著黑暗背景進行觀察,任何程度的凝集現象皆為陽性反應。O血清不凝集時,將菌株接種在瓊脂量較高的(如2%~3%)培養基上再檢查;如果是由於Vi抗原的存在而阻止了O凝集反應時,可挑取菌苔於1 mL生理鹽水中做成濃菌液,於酒精燈火焰上煮沸後再檢查。
5.5.3 多價鞭毛抗原(H)鑒定
操作同5.5.2。H抗原發育不良時,將菌株接種在0.55%~0.65%半固體瓊脂平板的中央,俟菌落蔓延生長時,在其邊緣部分取菌檢查;或將菌株通過裝有0.3%~0.4%半固體瓊脂的小玻管1次~2次,自遠端取菌培養後再檢查。
5.5.4 血清學分型(選做項目)
5.5.4.1 O抗原的鑒定
用A~F多價O血清做玻片凝集試驗,同時用生理鹽水做對照。在生理鹽水中自凝者為粗糙形菌株,不能分型。
被A~F多價O血清凝集者,依次用O4;O3、O10;O7;O8;O9;O2和O11因子血清做凝集試驗。根據試驗結果,判定O群。被O3、10血清凝集的菌株,再用O10、O15、O34、O19單因子血清做凝集試驗,判定E1、E4各亞群,每一個O抗原成分的最後確定均應根據O單因子血清的檢查結果,沒有O單因子血清的要用兩個O複合因子血清進行核對。
不被A~F多價O血清凝集者,先用9種多價O血清檢查,如有其中一種血清凝集,則用這種血清所包括的O群血清逐一檢查,以確定O群。每種多價O血清所包括的O因子如下:
O多價1 A,B,C,D,E,F,群 (並包括6,14群)
O多價2 13,16,17,18,21群
O多價3 28,30,35,38,39群
O多價4 40,41,42,43群
O多價5 44,45,47,48群
O多價6 50,51,52,53群
O多價7 55,56,57,58群
O多價8 59,60,61,62群
O多價9 63,65,66,67群
5.5.4.2 H抗原的鑒定
屬於A~F各O群的常見菌型,依次用表6所述H因子血清檢查第1相和第2相的H抗原。
表6 A~F群常見菌型 H抗原表
O群 |
第1相 |
第2相 |
A B B C1 C2 D( 不產氣的) D(產氣的) E1 E4 E4 |
a g,f,s i,b,d k,v,r,c b,d,r d g,m,p,q h,v g,s,t i |
無 無 2 5,Z15 2,5 無 無 6,w,x 無
|
不常見的菌型,先用8種多價H血清檢查,如有其中一種或兩種血清凝集,則再用這一種或兩種血清所包括的各種H因子血清逐一檢查,以第1相和第2項的H抗原。8種多價H血清所包括的H因子如下:
H多價1 a,b,c,d,i
H多價2 eh,enx,enz15,fg,gms,gpu,gp,gq,mt,gz51
H多價3 k,r,y,z,z10,lv,lw,lz13,lz28,lz40
H多價4 1,2;1,5;1,6;1,7;z6
H多價5 z4z23,z4z24,z4z32,z29,z35,z36,z38
H多價6 z39,z41,z42,z44
H多價7 z52,z53,z54,z55
H多價8 z56,z57,z60,z61,z62
每一個H抗原成分的最後確定均應根據H單因子血清的檢查結果,沒有H單因子血清的要用兩個H複合因子血清進行核對。
檢出第1相H抗原而未檢出第2相H抗原的或檢出第2相H抗原而未檢出第1相H抗原的,可在瓊脂斜麵上移種1~2代後再檢查。如仍隻檢出一個相的H抗原,要用位相變異的方法檢查其另一個相。單相菌不必做位相變異檢查。
位相變異試驗方法如下:
簡易平板法:將0.35~0.4%半固體瓊脂平板烘幹表麵水分,挑取因子血清1環,滴在半固體平板表麵,放置片刻,待血清吸收到瓊脂內,在血清部位的中央點種待檢菌株,培養後,在形成蔓延生長的菌苔邊緣取菌檢查。
小玻管法:將半固體管(每管約1 mL~2 mL)在酒精燈上溶化並冷至50 ℃,取已知相的H因子血清0.05 mL~0.1 mL,加入於溶化的半固體內,混勻後,用毛細吸管吸取分裝於供位相變異試驗的小玻管內,俟凝固後,用接種針挑取待檢菌,接種於一端。將小玻管平放在平皿內,並在其旁放一團濕棉花,以防瓊脂中水分蒸發而幹縮,每天檢查結果,待另一相細菌解離後,可以從另一端挑取細菌進行檢查。培養基內血清的濃度應有適當的比例,過高時細菌不能生長,過低時同一相細菌的動力不能抑製。一般按原血清1:200~1:800的量加入。
小倒管法:將兩端開口的小玻管(下端開口要留一個缺口,不要平齊)放在半固體管內,小玻管的上端應高出於培養基的表麵,滅菌後備用。臨用時在酒精燈上加熱溶化,冷至50 ℃,挑取因子血清1環,加入小套管中的半固體內,略加攪動,使其混勻,俟凝固後,將待檢菌株接種於小套管中的半固體表層內,每天檢查結果,待另一相細菌解離後,可從套管外的半固體表麵取菌檢查,或轉種1%軟瓊脂斜麵,於37 ℃培養後再做凝集試驗。
5.5.4.3 Vi抗原的鑒定
用Vi因子血清檢查。已知具有Vi抗原的菌型有:傷寒沙門氏菌,丙型副傷寒沙門氏菌,都柏林沙門氏菌。
5.5.4.4 菌型的判定
根據血清學分型鑒定的結果,按照附錄B或有關沙門氏菌屬抗原表判定菌型。
6 結果與報告
綜合以上生化試驗和血清學鑒定的結果,報告25 g(mL)樣品中檢出或未檢出沙門氏菌。
附錄A
(規範性附錄)
培養基和試劑
A.1 緩衝蛋白腖水(BPW)
A.1.1 成分
蛋白腖 |
10.0 g |
氯化鈉 |
5.0 g |
磷酸氫二鈉(含12個結晶水) |
9.0 g |
磷酸二氫鉀 |
1.5 g |
蒸餾水 |
1 000 mL |
pH 7.2±0.2
A.1.2 製法
將各成分加入蒸餾水中,攪混均勻,靜置約10 min,煮沸溶解,調節pH,高壓滅菌121 ℃,15 min。
A.2 乳糖肉湯(LB)
A.2.1 成分
蛋白腖 |
5.0 g |
乳糖 |
5.0 g |
牛肉膏 |
3.0 g |
蒸餾水 |
1 000 mL |
pH 6.9±0.2
A.2.2 製法
將各成分加入蒸餾水中,攪混均勻,煮沸溶解,調節pH,高壓滅菌121 ℃,15 min。
A.3 胰酪腖大豆肉湯(TSB)
A.3.1 成分
胰腖 |
17.0 g |
多價腖 |
3.0 g |
氯化鈉 |
5.0 g |
磷酸氫二鉀 |
2.5 g |
葡萄糖 |
2.5 g |
蒸餾水 |
1 000 mL |
pH 7.2-7.4
A.3.2 製法
將各成分加入蒸餾水中,加熱攪拌溶解,調節pH,高壓滅菌121 ℃,15 min。
A.4 再造脫脂奶粉
A.4.1 成分
脫脂奶粉 |
100.0 g |
蒸餾水 |
1 000 mL |
A.4.2 製法
將脫水脫脂奶粉加入蒸餾水中,攪拌溶解,高壓滅菌121 ℃,15 min。
A.5 1%煌綠水溶液(BG)
A.5.1 成分
煌綠 |
1.0 g |
蒸餾水 |
100 mL |
A.5.2 製法
溶解後,存放暗處,不少於1d,使其自然滅菌。
A.6 通用前增菌肉湯(UPB)
A.6.1 成分
胰腖 |
5.0 g |
示蛋白腖 |
5.0 g |
磷酸二氫鉀 |
15.0 g |
磷酸氫二鈉 |
7.0 g |
氯化鈉 |
5.0 g |
葡萄糖 |
0.5 g |
硫酸鎂 |
0.25 g |
枸櫞酸鐵銨 |
0.1 g |
丙酮酸鈉 |
0.2 g |
蒸餾水 |
1 000 mL |
pH 6.3±0.2
A.6.2 製法
將各成分加入蒸餾水中,加熱攪拌溶解,調節pH,高壓滅菌121 ℃,15 min。
A.7 四硫磺酸鈉煌綠(TTB)增菌液
A.7.1 基礎液
蛋白腖 |
10.0 g |
牛肉膏 |
5.0 g |
氯化鈉 |
3.0 g |
碳酸鈣 |
45.0 g |
蒸餾水 |
1 000 mL |
pH 7.0±0.2
除碳酸鈣外,將各成分加入蒸餾水中,煮沸溶解,再加入碳酸鈣,調節pH,高壓滅菌121 ℃,20 min。
A.7.2 硫代硫酸鈉溶液
硫代硫酸鈉(含5個結晶水) |
50.0 g |
蒸餾水 |
加至100 mL |
高壓滅菌121 ℃,20 min。 |
|
A.7.3 碘溶液
碘 片 |
20.0 g |
碘化鉀 |
25.0 g |
蒸餾水 |
加至100 mL |
將碘化鉀充分溶解於少量的蒸餾水中,再投入碘片,振搖玻瓶至碘片全部溶解為止,然後加蒸餾水至規定的總量,貯存於棕色瓶內,塞緊瓶蓋備用。
A.7.4 0.5%煌綠水溶液
煌綠 |
0.5 g |
蒸餾水 |
100 mL |
溶解後,存放暗處,不少於1d,使其自然滅菌。
A.7.5 牛膽鹽溶液
牛膽鹽 |
10.0 g |
蒸餾水 |
100 mL |
加熱煮沸至完全溶解,高壓滅菌121 ℃,20 min。
A.7.6 製法
基礎液 |
900 mL |
硫代硫酸鈉溶液 |
100 mL |
碘溶液 |
20.0 mL |
煌綠水溶液 |
2.0 mL |
牛膽鹽溶液 |
50.0 mL |
臨用前,按上列順序,以無菌操作依次加入基礎液中,每加入一種成分,均應搖勻後再加入另一種成分。
A.8 氯化鎂孔雀綠大豆(RVS)增菌液
A.8.1 成分
大豆腖 |
5.0 g |
氯化鈉 |
8.0 g |
磷酸二氫鉀 |
1.4 g |
磷酸氫二鉀 |
0.2 g |
氯化鎂 |
400.0 g |
孔雀綠 |
0.04 g |
蒸餾水 |
1 000 mL |
pH 5.2±0.1
A.8.2 製法
將各成分加入蒸餾水中,加熱溶解,調整pH,定量分裝於試管中,每管10mL,之後115℃高壓濕熱滅菌15min,冷卻至室溫備用。
A.9 亞硒酸鹽胱氨酸(SC)增菌液
A.9.1 成分
蛋白腖 |
5.0 g |
乳糖 |
4.0 g |
磷酸氫二鈉 |
10.0 g |
亞硒酸氫鈉 |
4.0 g |
L-胱氨酸 |
0.01 g |
蒸餾水 |
1 000 mL |
pH 7.0±0.2
A.9.2 製法
除亞硒酸氫鈉和L-胱氨酸外,將各成分加入蒸餾水中,煮沸溶解,冷至55 ℃以下,以無菌操作加入亞硒酸氫鈉和1 g/L L-胱氨酸溶液溶液10 mL(稱取0.1 gL-胱氨酸,加1 mol/L氫氧化鈉溶液15 mL,使溶解,再加無菌蒸餾水至100 mL即成,如為DL-胱氨酸,用量應加倍)。搖勻,調節pH。
A.10 亞硫酸鉍(BS)瓊脂
A.10.1 成分
蛋白腖 |
10.0 g |
牛肉膏 |
5.0 g |
葡萄糖 |
5.0 g |
硫酸亞鐵 |
0.3 g |
磷酸氫二鈉 |
4.0 g |
煌 綠 |
0.025 g或5.0g/L水溶液5.0mL |
檸檬酸鉍銨 |
2.0 g |
亞硫酸鈉 |
6.0 g |
瓊 脂 |
18.0 g~20 g |
蒸餾水 |
1 000 mL |
pH 7.5±0.2
A.10.2 製法
將前三種成分加入300 mL蒸餾水(製作基礎液),硫酸亞鐵和磷酸氫二鈉分別加入20 mL和30 mL蒸餾水中,檸檬酸鉍銨和亞硫酸鈉分別加入另一20 mL和30 mL蒸餾水中,瓊脂加入600 mL蒸餾水中。然後分別攪拌均勻,煮沸溶解。冷至80 ℃左右時,先將硫酸亞鐵和磷酸氫二鈉混勻,倒入基礎液中,混勻。將檸檬酸鉍銨和亞硫酸鈉混勻,倒入基礎液中,再混勻。調節pH,隨即傾入瓊脂液中,混合均勻,冷至50 ℃~55 ℃。加入煌綠溶液,充分混勻後立即傾注平皿。
注:本培養基不需要高壓滅菌,在製備過程中不宜過分加熱,避免降低其選擇性,貯於室溫暗處,超過48 h會降低其選擇性,本培養基宜於當天製備,第二天使用。
A.11 HE 瓊脂(Hektoen Enteric Agar)
A.11.1 成分
蛋白腖 |
12.0 g |
牛肉膏 |
3.0 g |
乳糖 |
12.0 g |
蔗糖 |
12.0 g |
水楊素 |
2 .0 g |
膽鹽 |
20.0 g |
氯化鈉 |
5.0 g |
瓊脂 |
18.0 g~20.0 g |
蒸餾水 |
1 000 mL |
0.4%溴麝香草酚藍溶液 |
16.0 mL |
Andrade指示劑 |
20.0 mL |
甲液 |
20.0 mL |
乙液 |
20.0 mL |
pH 7.5±0.2
A.11.2 製法
將前麵七種成分溶解於400 mL蒸餾水內作為基礎液;將瓊脂加入於600 mL蒸餾水內。然後分別攪拌均勻,煮沸溶解。加入甲液和乙液於基礎液內,調節pH。再加入指示劑,並與瓊脂液合並,待冷至50 ℃~55 ℃傾注平皿。
注:①本培養基不需要高壓滅菌,在製備過程中不宜過分加熱,避免降低其選擇性。
②甲液的配製
硫代硫酸鈉 |
34.0 g |
檸檬酸鐵銨 |
4.0 g |
蒸餾水 |
100 mL |
③乙液的配製
去氧膽酸鈉 |
10.0 g |
蒸餾水 |
100 mL |
④ Andrade 指示劑
酸性複紅 |
0.5 g |
1mol/L氫氧化鈉溶液 |
16.0 mL |
蒸餾水 |
100 mL |
將複紅溶解於蒸餾水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數小時後如複紅褪色不全,再加氫氧化鈉溶液1 mL~2 mL。
A.12 木糖賴氨酸脫氧膽鹽(XLD)瓊脂
A.12.1 成分
酵母膏 |
3.0 g |
L-賴氨酸 |
5.0 g |
木糖 |
3.75 g |
乳糖 |
7.5 g |
蔗糖 |
7.5 g |
去氧膽酸鈉 |
2.5 g |
檸檬酸鐵銨 |
0.8 g |
硫代硫酸鈉 |
6.8 g |
氯化鈉 |
5.0 g |
瓊脂 |
15.0 g |
酚紅 |
0.08 g |
蒸餾水 |
1 000 mL |
pH 7.4±0.2
A.12.2 製法
除酚紅和瓊脂外,將其他成分加入400 mL蒸餾水中,煮沸溶解,調節pH。另將瓊脂加入600 mL蒸餾水中,煮沸溶解。
將上述兩溶液混合均勻後,再加入指示劑,待冷至50 ℃~55 ℃傾注平皿。
注:本培養基不需要高壓滅菌,在製備過程中不宜過分加熱,避免降低其選擇性,貯於室溫暗處。本培養基宜於當天製備,第二天使用。
A.13 三糖鐵(TSI)瓊脂
A.13.1 成分
蛋白腖 |
20.0 g |
牛肉膏 |
5.0 g |
乳 糖 |
10.0 g |
蔗 糖 |
10.0 g |
葡萄糖 |
1.0 g |
硫酸亞鐵銨(含6個結晶水) |
0.2 g |
酚 紅 |
0.025 g或5.0 g/L溶液5.0 mL |
氯化鈉 |
5.0 g |
硫代硫酸鈉 |
0.2 g |
瓊 脂 |
12.0 g |
蒸餾水 |
1 000 mL |
pH 7.4±0.2
A.13.2 製法
除酚紅和瓊脂外,將其他成分加入400 mL蒸餾水中,煮沸溶解,調節pH。另將瓊脂加入600 mL蒸餾水中,煮沸溶解。
將上述兩溶液混合均勻後,再加入指示劑,混勻,分裝試管,每管約2 mL~4 mL,高壓滅菌121 ℃ 10 min或115 ℃ 15 min,滅菌後置成高層斜麵,呈桔紅色。
A.14 蛋白腖水、靛基質試劑
A.14.1 蛋白腖水
蛋白腖(或胰蛋白腖) |
20.0 g |
氯化鈉 |
5.0 g |
蒸餾水 |
1 000 mL |
pH 7.4±0.2
將上述成分加入蒸餾水中,煮沸溶解,調節pH,分裝小試管,121 ℃高壓滅菌15 min。
A.14.2 靛基質試劑
A.14.2.1 柯凡克試劑:將5 g對二甲氨基甲醛溶解於75 mL戊醇中,然後緩慢加入濃鹽酸25 mL。
A.14.2.2 歐-波試劑:將1 g對二甲氨基苯甲醛溶解於95 mL95%乙醇內。然後緩慢加入濃鹽酸20 mL。
A.14.3 試驗方法
挑取小量培養物接種,在36 ℃±1 ℃培養1 d~2 d,必要時可培養4 d~5 d。加入柯凡克試劑約0.5 mL,輕搖試管,陽性者於試劑層呈深紅色;或加入歐-波試劑約0.5 mL,沿管壁流下,覆蓋於培養液表麵,陽性者於液麵接觸處呈玫瑰紅色。
注:蛋白腖中應含有豐富的色氯酸。每批蛋白腖買來後,應先用已知菌種鑒定後方可使用。
A.15 尿素瓊脂(pH 7.2)
A.15.1 成分
蛋白腖 |
1.0 g |
氯化鈉 |
5.0 g |
葡萄糖 |
1.0 g |
磷酸二氫鉀 |
2.0 g |
0.4%酚 紅 |
3.0 mL |
瓊 脂 |
20.0 g |
蒸餾水 |
1 000 mL |
20%尿素溶液 |
100 mL |
pH7.2±0.2
A.15.2 製法
除尿素、瓊脂和酚紅外,將其他成分加入400 mL蒸餾水中,煮沸溶解,調節pH。另將瓊脂加入600 mL蒸餾水中,煮沸溶解。
將上述兩溶液混合均勻後,再加入指示劑後分裝,121 ℃高壓滅菌15 min。冷至50 ℃~55 ℃,加入經除菌過濾的尿素溶液。尿素的最終濃度為2%。分裝於無菌試管內,放成斜麵備用。
A.9.3 試驗方法
挑取瓊脂培養物接種,在36 ℃±1 ℃培養24 h,觀察結果。尿素酶陽性者由於產堿而使培養基變為紅色。
A.16 氰化鉀 (KCN) 培養基
A.16.1 成分
蛋白腖 |
10.0 g |
氯化鈉 |
5.0 g |
磷酸二氫鉀 |
0.225 g |
磷酸氫二鈉 |
5.64 g |
蒸餾水 |
1 000 mL |
0.5%氰化鉀 |
20.0 mL |
A.16.2 製法
將除氰化鉀以外的成分加入蒸餾水中,煮沸溶解,分裝後121 ℃高壓滅菌15 min。放在冰箱內使其充分冷卻。每100 mL培養基加入0.5%氰化鉀溶液2.0 mL(最後濃度為1:10 000),分裝於無菌試管內,每管約4 mL,立刻用無菌橡皮塞塞緊,放在4 ℃冰箱內,至少可保存兩個月。同時,將不加氰化鉀的培養基作為對照培養基,分裝試管備用。
A.16.3 試驗方法
將瓊脂培養物接種於蛋白腖水內成為稀釋菌液,挑取1環接種於氰化鉀(KCN)培養基。並另挑取1環接種於對照培養基。在36 ℃±1 ℃培養1 d~2 d,觀察結果。如有細菌生長即為陽性(不抑製),經2 d細菌不生長為陰性(抑製)。
注:氰化鉀是劇毒藥,使用時應小心,切勿沾染,以免中毒。夏天分裝培養基應在冰箱內進行。試驗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封口不嚴,氰化鉀逐漸分解,產生氫氰酸氣體逸出,以致藥物濃度降低,細菌生長,因而造成假陽性反應。試驗時對每一環節都要特別注意。
A.17 賴氨酸脫羧酶試驗培養基
A.17.1 成分
蛋白腖 |
5.0 g |
酵母浸膏 |
3.0 g |
葡萄糖 |
1.0 g |
蒸餾水 |
1000 mL |
1.6%溴甲酚紫-乙醇溶液 |
1.0 mL |
L-賴氨酸或DL-賴氨酸 |
0.5 g/100 mL或1.0 g/100 mL |
pH 6.8±0.2
A.17.2 製法
除賴氨酸以外的成分加熱溶解後,分裝每瓶100 mL,分別加入賴氨酸。L-賴氨酸按0.5%加入,DL-賴氨酸按1%加入。調節pH。對照培養基不加賴氨酸。分裝於無菌的小試管內,每管0.5 mL,上麵滴加一層液體石蠟,115 ℃高壓滅菌10 min。
A.12.3 試驗方法
從瓊脂斜麵上挑取培養物接種,於36 ℃±1 ℃培養18 h~24 h,觀察結果。氨基酸脫羧酶陽性者由於產堿,培養基應呈紫色。陰性者無堿性產物,但因葡萄糖產酸而使培養基變為黃色。對照管應為黃色。
A.18 糖發酵管
A.18.1 成分
牛肉膏 |
5.0 g |
蛋白腖 |
10.0 g |
氯化鈉 |
3.0 g |
磷酸氫二鈉(含12個結晶水) |
2.0 g |
0.2%溴麝香草酚藍溶液 |
12.0 mL |
蒸餾水 |
1 000 mL |
pH 7.4±0.2
A.18.2 製法
A.18.2.1 葡萄糖發酵管按上述成分配好後,調節pH。按0.5%加入葡萄糖,分裝於有一個倒置小管的小試管內,121 ℃高壓滅菌15 min。
A.18.2.2 其他各種糖發酵管可按上述成分配好後,分裝每瓶100 mL,121 ℃高壓滅菌15 min。另將各種糖類分別配好10%溶液,同時高壓滅菌。將5 mL糖溶液加入於100 mL培養基內,以無菌操作分裝小試管。
注:蔗糖不純,加熱後會自行水解者,應采用過濾法除菌。
A.18.3 試驗方法:從瓊脂斜麵上挑取小量培養物接種,於36 ℃±1 ℃培養,一般2 d~3 d。遲緩反應需觀察14 d~30 d。
A.19 ONPG培養基
A.19.1 成分
鄰硝基酚β-D半乳糖苷(ONPG) (O-Nitrophenyl-β-D-galactopyranoside) |
60.0 mg |
0.01mol/L磷酸鈉緩衝液(pH7.5) |
10.0 mL |
1%蛋白腖水(pH7.5) |
30.0 mL |
A.19.2 製法
將ONPG溶於緩衝液內,加入蛋白腖水,以過濾法除菌,分裝於無菌的小試管內,每管0.5 mL,用橡皮塞塞緊。
A.19.3 試驗方法
自瓊脂斜麵上挑取培養物1滿環接種於36 ℃±1 ℃培養1 h~3 h和24 h觀察結果。如果β-半乳糖苷酶產生,則於1 h~3 h變黃色,如無此酶則24 h不變色。
A.20 半固體瓊脂
A.20.1 成分
牛肉膏 |
0.3 g |
蛋白腖 |
1.0 g |
氯化鈉 |
0.5 g |
瓊脂 |
0.35g~0.4 g |
蒸餾水 |
100 mL |
pH 7.4±0.2
A.20.2 製法
按以上成分配好,煮沸溶解,調節pH。分裝小試管。121 ℃高壓滅菌15 min。直立凝固備用。
注:供動力觀察、菌種保存、H抗原位相變異試驗等用。
A.21 丙二酸鈉培養基
A.21.1 成分
酵母浸膏 |
1.0 g |
硫酸銨 |
2.0 g |
磷酸氫二鉀 |
0.6 g |
磷酸二氫鉀 |
0.4 g |
氯化鈉 |
2.0 g |
丙二酸鈉 |
3.0 g |
0.2%溴麝香草酚藍溶液 |
12.0 mL |
蒸餾水 |
1 000 mL |
pH 6.8±0.2
A.21.2 製法
除指示劑以外的成分溶解於水,調節pH,再加入指示劑,分裝試管,121 ℃高壓滅菌15 min。
A.21.3 試驗方法
用新鮮的瓊脂培養物接種,於36 ℃±1 ℃培養48 h,觀察結果。陽性者由綠色變為藍色。
附錄B
(規範性附錄)
常見沙門氏菌抗原
B.1 常見沙門氏菌抗原
常見沙門氏菌抗原見表B.1。
表B.1 常見沙門氏菌抗原表
菌 名 |
拉丁菌名 |
O 抗 原 |
H抗原 |
||
第1相 |
第2相 |
||||
A 群 |
|||||
甲型副傷寒沙門氏菌 |
S. Paratyphi A |
1,2,12 |
a |
[1,5] |
|
B 群 |
|||||
基桑加尼沙門氏菌 |
S. Kisangani |
1,4,[5],12 |
a |
1,2 |
|
阿雷查瓦萊塔沙門氏菌 |
S. Arechavaleta |
4,[5],12 |
a |
1,7 |
|
馬流產沙門氏菌 |
S. Abortusequi |
4,12 |
- |
e,n,x, |
|
乙型副傷寒沙門氏菌 |
S. Paratyphi B |
1,4,[5],12 |
b |
1,2 |
|
利密特沙門氏菌 |
S. Limete |
1,4,12,[27] |
b |
1,5 |
|
阿邦尼沙門氏菌 |
S. Abony |
1,4,[5],12,27 |
b |
e,n,x |
|
維也鈉沙門氏菌 |
S. Wien |
1,4,12,[27] |
b |
l,w |
|
伯裏沙門氏菌 |
S. Bury |
4,12,[27] |
c |
z6 |
|
斯坦利沙門氏菌 |
S. Stanley |
1,4,[5],12,[27] |
d |
1,2 |
|
聖保羅沙門氏菌 |
S. Saintpaul |
1,4,[5],12 |
e,h |
1,2 |
|
裏定沙門氏菌 |
S. Reading |
1,4,[5],12 |
e,h |
1,5 |
|
徹斯特沙門氏菌 |
S. Chester |
1,4,[5],12 |
e,h |
e,n,x |
|
德爾卑沙門氏菌 |
S. Derby |
1,4,[5],12 |
f,g |
[1,2] |
|
阿貢納沙門氏菌 |
S. Agona |
1,4,[5],12 |
f,g,s |
[1,2] |
|
埃森沙門氏菌 |
S. Essen |
4,12 |
g,m |
- |
|
加利福尼亞沙門氏菌 |
S. California |
4,12 |
g,m,t |
[z67] |
|
金斯敦沙門氏菌 |
S. Kingston |
1,4,[5],12,[27] |
g,s,t |
[1,2] |
|
布達佩斯沙門氏菌 |
S. Budapest |
1,4,12,[27] |
g,t |
- |
|
鼠傷寒沙門氏菌 |
S. Typhimurium |
1,4,[5],12 |
i |
1,2 |
|
拉古什沙門氏菌 |
S. Lagos |
1,4,[5],12 |
i |
1,5 |
|
布雷登尼沙門氏菌 |
S. Bredeney |
1,4,12,[27] |
l,v |
1,7 |
|
基爾瓦沙門氏菌Ⅱ |
S. Kilwa Ⅱ |
4,12 |
l,w |
e,n,x |
|
海德爾堡沙門氏菌 |
S. Heidelberg |
1,4,[15],12 |
r |
1,2 |
|
印地安納沙門氏菌 |
S. Indiana |
1,4,12 |
z |
1,7 |
|
斯坦利維爾沙門氏菌 |
S. Stanleyville |
1,4,[5],12.[27] |
z4,z23 |
[1,2] |
|
伊圖裏沙門氏菌 |
S. Ituri |
1,4,12 |
z10 |
1,5 |
|
C1 群 |
|||||
奧斯陸沙門氏菌 |
S. Oslo |
6,7,14 |
a |
e,n,x |
|
愛丁保沙門氏菌 |
S. Edinburg |
6,7, 14 |
b |
1,5 |
|
布隆方丹沙門氏菌Ⅱ |
S. BloemfonteinⅡ |
6,7 |
b |
||
丙型副傷寒沙門氏菌 |
S. Paratyphi C |
6,7,[Vi] |
c |
1,5 |
|
豬霍亂沙門氏菌 |
S. Choleraesuis |
6,7 |
c |
1,5 |
|
豬傷寒沙門氏菌 |
S. Typhisuis |
6,7 |
c |
1,5 |
|
羅米他沙門氏菌 |
S. Lomita |
6,7 |
e,h |
1,5 |
|
布倫登盧普沙門氏菌 |
S. Braenderup |
6,7, 14 |
e,h |
e,n,z15 |
|
裏森沙門氏菌 |
S. Rissen |
6,7, 14 |
f,g |
- |
|
蒙得維的亞沙門氏菌 |
S. Montevideo |
6,7, 14 |
g,m,[p],s |
[1,2,7] |
|
裏吉爾沙門氏菌 |
S. Riggil |
6,7 |
g,[t] |
- |
|
奧雷寧堡沙門氏菌 |
S. Oranieburg |
6,7, 14 |
m,t |
[2,5,7] |
|
奧裏塔蔓林沙門氏菌 |
S. Oritamerin |
6,7 |
i |
1,5 |
|
湯卜遜沙門氏菌 |
S. Thompson |
6,7, 14 |
k |
1,5 |
|
康科德沙門氏菌 |
S. Concord |
6,7 |
l,v |
1,2 |
|
伊魯木沙門氏菌 |
S. Irumu |
6,7 |
l,v |
1,5 |
|
姆卡巴沙門氏菌 |
S. Mkamba |
6,7 |
l,v |
1,6 |
|
波恩沙門氏菌 |
S. Bonn |
6,7 |
l,v |
e,n,x |
|
波茨坦沙門氏菌 |
S. Potsdam |
6,7, 14 |
l,v |
e,n,z15 |
|
格但斯克沙門氏菌 |
S. Gdansk |
6,7, 14 |
l,v |
z6 |
|
維爾肖沙門氏菌 |
S. Virchow |
6,7, 14 |
r |
1,2 |
|
嬰兒沙門氏菌 |
S. Infantis |
6,7, 14 |
r |
1,5 |
|
巴布亞沙門氏菌 |
S. Papuana |
6,7 |
r |
e,n,z15 |
|
巴累利沙門氏菌 |
S. Bareilly |
6,7, 14 |
y |
1,5 |
|
哈特福德沙門氏菌 |
S. Hartford |
6,7 |
y |
e,n,x |
|
三河島沙門氏菌 |
S. Mikawasima |
6,7, 14 |
y |
e,n,z15 |
|
姆班達卡沙門氏菌 |
S. Mbandaka |
6,7, 14 |
z10 |
e,n,z15 |
|
田納西沙門氏菌 |
S. Tennessee |
6,7, 14 |
z29 |
[1,2,7] |
|
布倫登盧普沙門氏菌 |
S. Braenderup |
6,7, 14 |
e,h |
e,n,z15 |
|
耶路撒冷沙門氏菌 |
S. Jerusalem |
6,7, 14 |
z10 |
l,w |
|
C2 群 |
|||||
習誌野沙門氏菌 |
S.Narashino |
6.8 |
a |
e,n,x |
|
名古屋沙門氏菌 |
S.Nagoya |
6,8 |
b |
1,5 |
|
加瓦尼沙門氏菌 |
S.Gatuni |
6,8 |
b |
e,n,x |
|
慕尼黑沙門氏菌 |
S.Muenchen |
6,8 |
d |
1,2 |
|
蔓哈頓沙門氏菌 |
S.Manhattan |
6,8 |
d |
1,5 |
|
紐波特沙門氏菌 |
S.Newport |
6,8,20 |
e,h |
1,2 |
|
科特布斯沙門氏菌 |
S.Kottbus |
6,8 |
e,h |
1,5 |
|
茨昂威沙門氏菌 |
S.Tshiongwe |
6,8 |
e,h |
e,n,z15 |
|
林登堡沙門氏菌 |
S.Lindenburg |
6,8 |
i |
1,2 |
|
塔科拉迪沙門氏菌 |
S.Takoradi |
6,8 |
i |
1,5 |
|
波那雷恩沙門氏菌 |
S.Bonariensis |
6,8 |
i |
e,n,x |
|
利齊菲爾德沙門氏菌 |
S.Litchfield |
6,8 |
l,v |
1,2 |
|
病牛沙門氏菌 |
S.Bovismorbificans |
6,8, 20 |
r,[i] |
1,5 |
|
查理沙門氏菌 |
S.Chailey |
6,8 |
z4,z23 |
e,n,z15 |
|
C3 群 |
|||||
巴爾多沙門氏菌 |
S. Bardo |
8 |
e,h |
1,2 |
|
依麥克沙門氏菌 |
S. Emek |
8,20 |
g,m,s |
- |
|
肯塔基沙門氏菌 |
S. Kentucky |
8, 20 |
i |
z6 |
|
D 群 |
|||||
仙台沙門氏菌 |
S. Sendai |
1,9,12 |
a |
1,5 |
|
傷寒沙門氏菌 |
S. Typhi |
9,12,[Vi] |
d |
- |
|
塔西沙門氏菌 |
S. Tarshyne |
9,12 |
d |
1,6 |
|
伊斯特本沙門氏菌 |
S. Eastbourne |
1,9,12 |
e,h |
1,5 |
|
以色列沙門氏菌 |
S. Israel |
9,12 |
e,h |
e,n,z15 |
|
腸炎沙門氏菌 |
S. Enteritidis |
1,9,12 |
g,m |
[1,7] |
|
布利丹沙門氏菌 |
S. Blegdam |
9,12 |
g,m,q |
- |
|
沙門氏菌 Ⅱ |
Salmonella Ⅱ |
1,9,12 |
g,m,[s],t |
[1,5,7] |
|
都柏林沙門氏菌 |
S. Dublin |
1,9,12,[Vi] |
g,p |
- |
|
芙蓉沙門氏菌 |
S. Seremban |
9,12 |
i |
1,5 |
|
巴拿馬沙門氏菌 |
S. Panama |
1,9,12 |
l,v |
1,5 |
|
戈丁根沙門氏菌 |
S. Goettingen |
9,12 |
l,v |
e,n,z15 |
|
爪哇安納沙門氏菌 |
S. Javiana |
1,9,12 |
L,z28 |
1,5 |
|
雞-雛沙門氏菌 |
S. Gallinarum-Pullorum |
1,9,12 |
- |
- |
|
E1 群 |
|||||
奧凱福科沙門氏菌 |
S. Okefoko |
3,10 |
c |
z6 |
|
瓦伊勒沙門氏菌 |
S. Vejle |
3,{10},{15} |
e,h |
1,2 |
|
明斯特沙門氏菌 |
S. Muenster |
3,{10}{15}{15,34} |
e,h |
1,5 |
|
鴨沙門氏菌 |
S. Anatum |
3, {10}{15}{15,34} |
e,h |
1,6 |
|
紐蘭沙門氏菌 |
S. Newlands |
3,{10},{15,34} |
e,h |
e,n,x |
|
火雞沙門氏菌 |
S. Meleagridis |
3, {10}{15}{15,34} |
e,h |
l,w |
|
雷根特沙門氏菌 |
S. Regent |
3,10 |
f,g,[s] |
[1,6] |
|
西翰普頓沙門氏菌 |
S. Westhampton |
3,{10}{15}{15,34} |
g,s,t |
- |
|
阿姆德爾尼斯沙門氏菌 |
S. Amounderness |
3,10 |
i |
1,5 |
|
新羅歇爾沙門氏菌 |
S. New-Rochelle |
3,10 |
k |
l,w |
|
恩昌加沙門氏菌 |
S. Nchanga |
3,{10}{15} |
l,v |
1,2 |
|
新斯托夫沙門氏菌 |
S. Sinstorf |
3,10 |
l,v |
1,5 |
|
倫敦沙門氏菌 |
S. London |
3,{10}{15} |
l,v |
1,6 |
|
吉韋沙門氏菌 |
S. Give |
3,{10}{15}{15,34} |
l,v |
1,7 |
|
魯齊齊沙門氏菌 |
S. Ruzizi |
3,10 |
l,v |
e,n,z15 |
|
烏幹達沙門氏菌 |
S. Uganda |
3,{10}{15} |
l,z13 |
1,5 |
|
烏蓋利沙門氏菌 |
S. Ughelli |
3,10 |
r |
1,5 |
|
韋太夫雷登沙門氏菌 |
S. Weltevreden |
3,{10}{15} |
r |
z6 |
|
克勒肯威爾沙門氏菌 |
S. Clerkenwell |
3,10 |
z |
l,w |
|
列克星敦沙門氏菌 |
S. Lexington |
3,{10}{15}{15,34} |
z10 |
1,5 |
|
E4 群 |
|||||
薩奧沙門氏菌 |
S. Sao |
1,3,19 |
e,h |
e,n,z15 |
|
卡拉巴爾沙門氏菌 |
S. Calabar |
1,3,19 |
e,h |
l,w |
|
山夫登堡沙門氏菌 |
S. Senftenberg |
1,3,19 |
g,[s],t |
- |
|
斯特拉特福沙門氏菌 |
S. Stratford |
1,3,19 |
i |
1,2 |
|
塔克鬆尼沙門氏菌 |
S. Taksony |
1,3,19 |
i |
z6 |
|
索恩保沙門氏菌 |
S. Schoeneberg |
1,3,19 |
z |
e,n,z15 |
|
F 群 |
|||||
昌丹斯沙門氏菌 |
S. Chandans |
11 |
d |
[e,n,x] |
|
阿柏丁沙門氏菌 |
S. Aberdeen |
11 |
i |
1,2 |
|
布裏赫姆沙門氏菌 |
S. Brijbhumi |
11 |
i |
1,5 |
|
威尼斯沙門氏菌 |
S. Veneziana |
11 |
i |
e,n,x |
|
阿巴特圖巴沙門氏菌 |
S. Abaetetuba |
11 |
k |
1,5 |
|
魯比斯勞沙門氏菌 |
S. Rubislaw |
11 |
r |
e,n,x |
|
其 他 群 |
|||||
浦那沙門氏菌 |
S.Poona |
1,13,22 |
z |
1,6 |
|
裏特沙門氏菌 |
S.Ried |
1,13,22 |
z4,z23 |
[e,n,z15] |
|
密西西比沙門氏菌 |
S.Mississippi |
1,13,23 |
b |
1,5 |
|
古巴沙門氏菌 |
S.Cubana |
1,13,23 |
z29 |
- |
|
蘇拉特沙門氏菌 |
S.Surat |
[1],6,14,[25] |
r,[i] |
e,n,z15 |
|
鬆茲瓦爾沙門氏菌 |
S.Sundsvall |
[1],6,14,[25] |
z |
e,n,x |
|
非丁伏斯沙門氏菌 |
S.Hvittingfoss |
16 |
b |
e,n,x |
|
威斯敦沙門氏菌 |
S.Weston |
16 |
e,h |
z6 |
|
上海沙門氏菌 |
S.Shanghai |
16 |
l,v |
1,6 |
|
自貢沙門氏菌 |
S.Zigong |
16 |
l,w |
1,5 |
|
巴圭達沙門氏菌 |
S.Baguida |
21 |
z4,z23 |
- |
|
迪尤波爾沙門氏菌 |
S.Dieuoppeul |
28 |
i |
1,7 |
|
盧肯瓦爾德沙門氏菌 |
S.Luckenwalde |
28 |
z10 |
e,n,z15 |
|
拉馬特根沙門氏菌 |
S.Ramatgan |
30 |
k |
1,5 |
|
阿德萊沙門氏菌 |
S.Adelaide |
35 |
f,g |
- |
|
旺茲沃思沙門氏菌 |
S.Wandsworth |
39 |
b |
1,2 |
|
雷俄格倫德沙門氏菌 |
S.Riogrande |
40 |
b |
1,5 |
|
萊瑟沙門氏菌 |
S.Lethe Ⅱ |
41 |
g,t |
- |
|
達萊姆沙門氏菌 |
S.Dahlem |
48 |
k |
e,n,z15 |
|
沙門氏菌IIIb |
Salmonella IIIb |
61 |
l,v |
1,5,7 |
注:關於表內符號的說明:
{}={}內O因子具有排他性。在血清型中{}內的因子不能與其他{}內的因子同時存在,例如在O:3,10群中當菌株產生O:15或O:15,34因子時它替代了O:10因子。
[]= O(無下劃線)或H因子的存在或不存在與噬菌體轉化無關,例如O:4群中的[5]因子。H因子在[]內時表示在野生菌株中罕見,例如極大多數S.Paratyphi A具有一個位相(a),罕有第2相(1,5)菌株。因此,用1,2,12:a:[1,5]表示。
_=下劃線時表示該O因子是由噬菌體溶原化產生的。
下一篇:世界上最致命病毒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