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的:掌握草菇的栽培技術
二、方法和步驟
(一)栽培季節
當氣溫在25℃以上、空氣相對濕度在80%以上時,即可栽培草菇。如北京、河北可從6月下旬至8月上旬,廣西、福建4~9月氣溫高,適合草菇的生長發育。廣東栽培草菇的季節比其它省長,如在珠江三角洲,從3月下旬開始栽培,一直到11月上旬止,其平均氣溫在23℃以上,因此一般從4~10月均可在自然條件下連續生產,但有春菇、夏菇、秋菇之分。近年來,由於栽培技術的進步,可人工調節溫度,即使在冬季低溫季節也能生產,草菇已實現周年栽培。
(二)培養料配製
適合草菇生長的培養料很多,各地可因地製宜,就地取材。
l.培養料配方
(1)廢棉培養料
廢棉96%,石灰4%。
(2)甘蔗渣培養料
甘蔗渣86%,麥敖9%,石灰3%,石膏2%
(3)稻草培養料
稻草81%,肥泥16%,石灰3%
(4)稻草與棉籽屑培養料
稻草48%,棉籽屑48%,石灰4%
(5)棉籽屑培養料
棉籽屑71%,幹牛糞9%,稻草粉11%,麥秩7%,磷肥1%,石灰1%。
(6)棉紡屑培養料
棉紡屑75%,火土灰15%,麥麩8%,石灰1%,石膏1%。
2.培養料處理
有兩種培養料處理法:
①塑料薄膜堆製,培養草菇的棉籽屑、稻草或廢棉等需先用水浸透,浸製時間一般為6~l2h,然後撈出瀝幹,將輔料拌和均勻,使含水量為60%~65%。然後建堆,堆寬1.2m,高60~70cm,長依用料數量而定,在料推上覆蓋薄膜保溫。經2~3天,待堆溫升高到60℃時翻堆,翻堆後2~3天,堆溫再升高到60℃時,維持l天,第二天可拆堆,準備運入菇房。
②前後發酵堆製,前發酵:將稻草切成5~l0cm的小段,浸水後加大輔料拌勻,含水量60%~70%,堆成寬lm、高lm、長度不限的發酵堆。發酵2~3天後,翻堆檢查幹濕度,再堆1~2天,調好水分和pH值,然後進人栽培室,進行室內後發酵。後發酵:完成前發酵後趁料溫在40~50℃時將料搬人菇房,關閉菇房門窗,當菇床上的培養料因發酵而溫度逐漸上升時,通入蒸汽或加熱,將料溫升到60℃保持2h,然後微微通風,逐步降溫到50℃左右保持1~2天。待床內料溫降至30~35℃時,立即輕壓實、拍平播種。
(三)栽培場所
l.室內栽培
室內栽培需要有菇房,要求菇房能保溫保濕,通氣透光。草菇房內的床架與蘑菇栽培的床架相同,通常為4~5層,床架寬1.2m,床架間走道寬60cm。有條件的情況下,可在菇房內安裝溫濕度自動調節器以及通風係統。
草菇的室內栽培能人工控製其生長發育所需的溫度、濕度、通氣、光照及營養等條件,避免低溫、幹旱、大風、暴雨等自然條件的影響,全年均可栽培,一年四季均有鮮菇供應市場,可向工業化、專業化、自動化生產的方向發展。
2.室外栽培
華南地區由於溫差較小、氣溫較高,可在室外稻田中栽培;河北地區可采用冷床(陽畦)上蓋薄膜栽培。夏初氣溫低時,畦地應選擇向陽的地方;夏季氣溫較高時,應選擇較陰涼的地方。
但是室外栽培草菇除了華南地區外,隻能在高溫的夏秋季節進行。由於是在室外栽培,受氣候影響較大,產量不穩定。況且室外栽培用草量多,生產成本高,有的占用耕地,其生產技術也複雜,不容易掌握。
(四)栽培方式
(1)床式栽培
l.波浪式
將經過發酵的培養料移到菇床上,按照菇床排列的縱向方向,做成波浪式短小的小埂菌床。小埂高15cm,兩小埂之間為5--7cm。該方式可增加出菇麵積,通風較好,菌絲生長快,出菇早,菇體整齊。但是如果管理不好,噴水不當,小埂中部常被水漬,會影響菌絲生長和出菇。
2.平鋪式
把發酵好的培養料搬人菇床,均勻鋪在床架上,除中間略呈龜背式外,其餘部分平整。培養料的厚度依氣溫高低而有所區別,如氣溫30℃時,棉籽屑培養料厚l0cm,稻草培養料厚l7cm;氣溫升高達33C時,棉籽屑厚7cm,稻草厚l3cm;氣溫降至25℃時,棉籽屑厚l3cm,稻草厚20cm。
培養料在菌床上整理好後即可播種,播種方法可用穴播或撒播,接種量為4%--6%。草菇菌種滿瓶後15天以內的菌種,其生命力強,易萌發吃料,產量較高。
(2)堆式栽培
一般指在大田以稻草為培養料的栽培方式。
l.選地作畦
在旱地、水田均可栽培,其土質應為疏鬆的砂壤土,可保濕保肥,又通氣,有利於草菇生長。
如土質粘性太重或沙石太多,應添加一層砂壤土。畦應於種菇前5~7天做成,先用殺蟲藥消滅蚯蚓及其它害蟲。水田應犁翻浸水4天,然後犁耙,再浸水4天,之後排水曬幹。旱或水田曬幹後,即可做成畦。一般畦寬l00~120cm,南北向,東西延長,畦高20~33cm,畦麵呈龜背形,每畦相距50~60cm。
2.備料
稻草要求無黴爛,金黃色。若用已潮濕發黴的稻草,則堆溫低,發熱期短,而且容易感染病蟲雜菌,產量也低。新鮮稻草含水多,發熱較低,須經充分曝曬幹燥後,才能使用。早、中、晚稻草均可采用,其中以中稻草較好。種植l公頃地草菇需500~667kg稻草。低溫季節,用草量及用種量可適當增加。
3.浸草
將稻草紮成把,每把0.5~1kg。2.5~5kg捆成一捆,於堆草前一天放入水中浸10~14h,使 稻草充分浸濕,早稻草浸水時間可短些。也有人采取將稻草放入水中,邊浸邊踩,可使稻草充分吸水,縮短浸水時間,待稻草變軟時即可使用。浸草完畢即撈起運到栽培場備用。
4.踩草堆
(1)軋草式
將濕草從中間用軋刀切成兩段,齊頭放在畦的兩邊,草頭草尾在畦中間,兩邊對放,一把緊靠一把,用腳踩緊。堆中間空低處填入稻草,即填心草。一般堆4層,每層周圍均比第一層縮進3cm左右,菌堆呈梯形。播種後,菌堆頂上層蓋一層薄稻草並踩緊。
(2)折尾式
長稻草用此法。將幹稻草齊好,重0.5kg蛙左右,在近草頭1/3處折轉紮把。踩堆時,把已浸濕的稻草把一把緊靠一把,橫放在畦上。踩第二層時,草頭的方向壓在第一層草尾之上,如此一層層堆好。
(3)扭把式
將稻草扭成“8”字形,依序緊密地橫放在畦上,草頭和草尾朝內。兩邊同時進行,疊草的寬度比畦窄7--10cm。疊完第一層後,普遍踩一次,邊踩邊淋水,這樣菌堆易於發熱。疊第二層草時向內收縮7--10cm,疊法與第一層相同。層層相疊,直到第四層。菌堆做完後,還要踩一次,也要淋水,直至菌堆四邊有黃水流出為止。
菌堆踩好後,用薄膜覆蓋,以保溫保濕,有利於草菇菌絲的生長發育。室內栽培的,因為溫濕度較穩定,3-4天後可不再覆蓋。露地栽培還須在雨季來臨前用薄膜覆蓋防雨。
通常踩菌堆與播種是交錯進行的,菌堆第一層踩完後,在四周7-l0cm範圍內播一層草菇純種,然後踩第二層,草把剛好壓住菌種。第二、三層播種方法同第一層,在第四層草上全麵播種。
5.複踩與蓋土
複踩是菌堆原來踩得不緊或水分不足的輔助措施。菌堆頂部蓋土,能保溫保濕,為出菇創造條件。一般這兩項措施在踩堆後第三天進行。如果堆內稻草過幹,則應在複踩時淋水以補足水分,用水量以菌堆流出黃水為度。需淋水的草堆隻適宜在建堆後第三天進行,過遲淋水引起堆溫驟然降低,易損傷菌絲,影響產量。如果草堆中稻草含水量己足,僅在菌堆頂部反複踩緊一次,然後用火燒土或較肥沃的菜園土薄蓋一層。
(五)栽培管理
(1)控製菌堆溫度
菌堆內溫度經曆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變化過程。踩菌堆後,堆內溫度逐漸升高,4~6天後達到最高溫度,再過1~2天後開始緩慢下降。一般播種後6~7天,即可出現幼菇。菌堆內水分不足,稻草較幹,易引起高溫,可采用踩緊菌堆和淋水的方法。降低堆溫。溫度過高時,應掀開草被或全部撤掉草被,加強室內通風,並用竹棍在堆內打洞,散發堆溫。當溫度下降到45℃左右時,再用稻草將洞塞好保溫。
(2)調節水分
在踩菌堆4天後要定時掀開薄膜通風換氣。若氣溫較高,菌床外表幹燥,可直接向菌堆噴水,以後每天可以噴水1--2次,噴後蓋薄膜。如果氣候特別幹燥,還要在草堆覆蓋物上澆水,經常保持草被有適當的濕度。當堆上出現白色原基時,宜輕噴、少噴,以保濕為主。隨著菌蕾長大,逐漸加大噴水量。每采完一批草菇後,應踩堆或壓實一次,草堆兩側也需壓實,使保溫保濕良好,以利再次出菇。
(3)通風換氣
草菇為好氣性真菌,應注意通風換氣,通常每天開窗多次,以排除室內的二氧化碳,增加新鮮空氣,這樣有利於菌蕾的形成。
(六)采收
室外種菇一般播種後6~10天即可見菌蕾,11~15天可以開始采菇。商品草菇采收適期是菇體由基部較寬、頂部稍尖的寶塔形變為卵形,質地由硬變軟,顏色由深變淺,在外菌幕未被突破之前采收,這時的菇體味道鮮美,蛋白質含量較高,質量最佳。菌幕將破末破,菌柄還未露出的質量次之,開傘的菇質量較差。草菇生長迅速,有時往往一夜之間全部開傘,因此,采收必須及時,最好早晚各采收一次。室內栽培草菇6~7天可見菌蕾,10天左右收菇。當第一潮草菇采完後,隔1~2天第二潮菇蕾便出現,約5-6天後又可采收。每個草堆可收草菇4~5次,采收期30~40天。室內栽培的草菇第一潮菇產量可占整個收菇期產量的70%~80%。
采收草菇的方法為:一手按住菇體周圍的培養料,另一手握住菇體左右旋轉,輕輕摘下,切忌用力拔起,以免牽動菌絲,弄亂草堆,影響以後出菇。如遇密集叢的草菇,應在大部分適合采收時,一齊采摘,以免因采收個別草菇的翻動而造成大量未成熟的草菇死亡。
上一篇:雙孢蘑菇的栽培
下一篇:水中細菌總數的測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