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糖是微生物培養過程中常用的有效碳源,但含葡萄糖的培養基經高溫滅菌後,容易產生有害色素,其色素成分比較複雜俗稱焦糖色,主要是還原糖與氨類物質高溫條件下的美拉德反應所致,所以一般培養中葡萄糖都要求單獨滅菌,溫度控製在115℃,15min,但是即使如此,如果葡萄糖未達到分析純標準,滅菌後依然呈金黃色,不能完全防止色素產生。在實際工作中發現微量焦糖對許多細菌和酵母菌有明顯的抑菌作用,建議在配製細菌或酵母菌的含糖培養基時不宜采用高溫滅菌手段,應采用過濾除菌方法。采用亞硒酸鈉可以部分抑製美拉德反應,濾除菌操作繁瑣,筆者在一次偶然的試驗中,將KH2PO4與葡萄糖共滅菌,發現葡萄糖沒有產生顏色變化,於是對此進行進一步探討。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口服葡萄糖、蒸餾水、硫酸銨、氫氧化鈉、鹽酸、甘氨酸。
1.2 方法:分別配置不同濃度的葡萄糖,調節pH,115℃滅菌15min,7200分光光度計340nm比色,記錄O.D值。
2 結果與討論
2.1 葡萄糖濃度對色產生的影響
配製不同濃度的葡萄糖,調節pH7.0,115℃滅菌15min,目測高濃度葡萄糖變色嚴重,取20%葡萄糖滅菌樣在7200分光光度計330-800nm掃描色素吸取峰,結果顯示葡萄糖高溫滅菌後的金黃色色素,沒有明顯的吸收峰,但接近紫外光區時吸收值陡直增加,基本呈L曲線,檢測到美拉德反應的主要吸收峰在紫外光的290nm,由於該峰比較陡直,測量樣品需要稀釋,故以下實驗選用340nm為適宜測量波長。
由表1結果看出,色素的產生與葡萄糖濃度有一定的正相關性,但從O.D值與葡萄糖濃度比值看出,糖濃度越高相對色素產生的越少。因此以下試驗以20%為基本濃度。
2.2 不同pH值的影響
20%葡萄糖,調節不同pH值,115℃滅菌15min,結果見表2
由表2的結果看出,pH值對色素的產生有較大的影響,pH值低於5.5時,色素產生極少,不同濃度葡萄糖,pH值5.5,115℃滅菌15min,結果見表3
由表2、表3的結果表明葡萄糖焦糖化與pH值有較大關係,而與濃度關係較小。
2.3 不同硫酸銨濃度的影響
20%葡萄糖,分別在pH5.5加入不同濃度的硫酸銨,115℃滅菌15min,結果見表4,表5。
由表4、表5的結果看出,葡萄糖中加入硫酸銨可以使色素加重,但降低pH值相應可大大減輕色素的產生。
2.4 不同甘氨酸濃度對色素產生的影響
甘氨酸作為氨基酸的代表進行了對比試驗,分別在pH7.0-5.5,20%葡萄糖加入不同濃度的甘氨酸,115℃滅菌15min的結果見表6、表7。
表6、表7的結果表明氨基酸可以與葡萄糖產生嚴重的顏色反應,降低pH值可能有效抑製色素的形成,同時比較表4與表6的結果表明,氨基酸比無機氨鹽更容易與葡萄糖產生焦糖色素。
3 結論
3.1 pH是影響葡萄糖滅菌後有色物質出現的主要因素,當pH低於5.5時,單獨滅菌幾乎不出現色素;
3.2 如果葡萄糖溶液中含有無機氨鹽或氨基酸時,經高溫滅菌會加重色素的產生,氨基酸比無機銨鹽表現的更為嚴重,但適當降低pH值均可以較大程度的抑製色素的生成,KH2PO4與葡萄糖共滅菌往往不產生色素的直接原因在於KH2PO4使得培養基的pH值得到微酸性緩衝。
綜合以上,微生物的含糖培養基滅菌時,最好將培養基中葡萄糖在pH5.5時單獨滅菌或與非氨類的無機鹽共同滅菌,以減少色素的產生。
上一篇: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定量檢測方法
下一篇:實驗室安全管理之“八防”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