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然生活演化為寄生生活,寄生蟲經曆了漫長的適應宿主環境的過程。寄生生活使寄生蟲對寄生環境的適應性以及寄生蟲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發生了變化。
(一)對環境適應性的改變
在演化過程中,寄生蟲長期適應於寄生環境,在不同程度上喪失了獨立生活的能力,對於營養和空間依賴性越大的寄生蟲,其自生生活的能力就越弱;寄生生活的曆史愈長,適應能力愈鏹,依賴性愈大。因此與共棲和互利共生相比,寄生蟲更不能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因而隻能選擇性地寄生於某種或某類宿主。寄生蟲對宿主的這種選擇性稱為宿主特異性(hostspecificity),實際是反映寄生蟲對所寄生的內環境適應力增強的表現。
(二)形態結構的改變
寄生蟲可因寄生環境的影響而發生形態構造變化。如跳蚤身體左右側扁平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以便行走於皮毛之間;寄生於腸道的蠕蟲多為長形,以適應窄長的腸腔。某些器官退化或消失,如寄生曆史漫長的腸內絛蟲,依靠其體壁吸收營養,其消化器官已退化無遺。某些器官發達,如體內寄生線蟲的生殖器官極為發達,幾乎占原體腔全部,如雌蛔蟲的卵巢和子宮的長度為體長的15~20倍,以增強產卵能力;有的吸血節肢動物,其消化道長度大為增加,以利大量吸血,如軟蜱飽吸一次血可耐饑數年之久。新器官的產生,如吸蟲和絛蟲,由於定居和附著需要,演化產生了吸盤為固著器官。
(三)生理功能的改變
腸道寄生蛔蟲,其體壁和原體腔液內存在對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有抑製作用物質,在蟲體角皮內的這些酶抑製物,能保護蟲體免受宿主小腸內蛋白酶的作用。許多消化道內的寄生蟲能在低氧環境中以酵解的方式獲取能量。雌蛔蟲日產卵約24萬個;牛帶絛蟲日產卵約72萬;日本血吸蟲每個蟲卵孵出毛蚴進入螺體內,經無性的蚴體增殖可產生數萬條尾蚴;單細胞原蟲的增殖能為更大,表明寄生蟲繁殖能力增強,是保持蟲種生存,對自然選擇適應性的表現。
上一篇:寄生蟲的單方作用-微生物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