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   加入收藏  |   客服熱線:400-0532-596
微生物技術資料
文章檢索
  首頁 > 微生物知識->微生物基本知識->L型細菌檢驗的臨床意義

L型細菌檢驗的臨床意義



錄入時間:2014-12-25 11:42:21 來源:醫學教育網

1.某些情況下,細菌的細胞壁可部分或全部喪失而細胞膜保持完整,細菌的形態呈現高度多形性改變,1935年由Lister研究所首先發現,稱之為L細菌。細菌形成L型可以是自發的,也可以是誘導的。許多細菌在自然條件下可形成L型。幾乎所有細菌在體內外多種誘導因素的作用下,均可發生細胞壁不同程度的缺損。因此,形成L型是含細胞壁微生物的通性,是細菌適應環境變化的一項重要的生存手段。可以說,凡是有細菌的地方就有可能存在L型。

 

2.引起細菌細胞壁缺損的因素很多,大體可分為5類:一是如β-內酰胺類、糖肽類抗生素能阻斷細胞壁主要成分肽聚糖的合成;二是某些因素可直接作用破壞細胞壁,如溶菌酶、尿液中的尿素、膽汁和膽鹽等;三是特異性抗體、抗原與補體協同作用下誘導細菌變為L型;四是影響某些DNA發生改變的因素如紫外線照射等;其他因素,如細菌自溶酶、細菌自身代謝產物蓄積等。

 

3.細菌致病因素多數與細胞壁有關,變成L型後,一方麵,致病性隨之減弱;另一方麵,其抗原性下降,提示在體內可逃避免疫攻擊而得以長期存活,使疾病遷延。某些L型細菌的黏附力也增強,有些還能引發免疫性疾患。細菌L型回複後其致病力增強,細菌型與L型之間可呈動態平衡。當應用作用於細胞壁的抗生素治療後可出現L型,臨床症狀緩解,但在急性發作或複發時出現大量回複菌。一般認為,L型與某些慢性和反複發作性感染有關,如尿路感染、風濕熱、類風濕性關節炎、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慢性葡萄球菌感染、沙門菌感染、腦膜炎、結核病等。研究已經證實細菌L型與泌尿係統感染關係密切,尤其是慢性腎盂腎炎時,細菌培養陽性率偏低,L型是造成漏檢的原因之一。在血液中檢出的L型細菌種類甚多,在無症狀者血液中檢出細菌L型時要排除汙染和一過性菌血症,若能二次重複分離出同樣的細菌L型可作為診斷依據。還發現細菌L型與婦科疾病,如子宮頸炎、不孕症、流產等有關。

 

4.臨床用藥時,不僅要考慮到細菌的藥敏,也要考慮到L型的藥敏。藥敏試驗表明,L型對作用於細胞壁合成的青黴素類耐藥,對作用於核酸與蛋白質合成的藥物較敏感(編碼其耐藥性的基因多位於染色體上不易丟失)。由於臨床分離的L型細菌細胞壁缺陷程度不同,且常不穩定,許多病例分離出的L型細菌對作用於細胞壁的先鋒黴素也敏感。故建議臨床最好將作用於細胞壁以及胞質的兩類抗生素聯合使用。

 

5.由於L型細菌的形態、大小及染色反應等與細菌型不同,細菌L型的鑒定通常需要經過細菌培養一分離一返祖等程序後來鑒定,往往耗時較長。在出現不能回複的穩定L型時,則需應用免疫熒光法,根據其抗原結構來鑒定。此外,采用分子生物學技術,如SDS-PAGE檢測細菌蛋白條帶、G+C含量%以及DNA雜交等方法具有快速、準確等優勢,是目前臨床實驗室努力的方向。

 

 

 


 

上一篇:構成病原菌毒力的主要因素

下一篇:單增李斯特菌培養特性

首頁 | 關於我們 | 網上商城 | 在線客服 | 聯係我們
業務聯係電話
   400-0532-596 0532-66087773
   0532-66087762 0532-81935169
郵箱:qdhbywg@vip.126.com
地址:青島市城陽區錦匯路1號A2棟
產品技術谘詢
  工作日(周一至周六8:00-18:00):
  18562658263 13176865511
  其它時段:13105190021
投訴與建議:13105190021 13006536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