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細菌對紅細胞的溶解能力可分為以下三種溶血類型及現象:
α(甲型)溶血:產生溶血素,不完全性溶血,在血瓊脂平皿上菌落周圍有1~2mm,較窄半透明的草綠色溶血環。
β (乙型)溶血: 呈完全性溶血,在血平皿上菌落周圍有2~4mm寬、界限分明、無色透明的溶血環。
γ(丙型)溶血:不產生溶血素,在血瓊脂平皿上的菌落周圍無溶血環。
溶血性鏈球菌
形態與染色:球形或橢圓形鏈狀排列,無芽胞無鞭毛,革蘭陽性
培養特征:營養要求較高,普通培基生長不良。在血平板上形成灰白色、半透明、表麵光滑、邊緣整齊、細小菌落。
致病性:分布較廣存在,可通過直接接觸、空氣飛沫傳播或通過皮膚、粘膜傷口感染,被汙染的食品如奶、肉、蛋及其製品也會對人類進行感染。常通過以下途徑汙染食品:
食品加工或銷售人員口腔、鼻腔、手、麵部有化膿性炎症時造成食品的汙染;
食品在加工前就已帶菌、奶牛患化膿性乳腺炎或畜禽局部化膿時,其奶和肉屍某些部位汙染;
熟食製品因包裝不善而使食品受到汙染。
可引起皮膚、皮下組織的化膿性炎症、呼吸道感染、流行性咽炎的爆發性流行以及新生兒敗血症、細菌性心內膜炎、猩紅熱和風濕熱、腎小球腎炎等變態反應。
上一篇:凝集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