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ICMSF(1980)的定義又出現了不同含義,該定義可能適用於對至今所分離的大 多數菌株的分類,但它肯定不能覆蓋所有的被分離出的菌株。
應該強調的是規範所使用的最佳生長溫度的操作步驟很有必要,這個溫度應該是 菌株到達對數生長期並達到的最大生長率的溫度(即牛.長闤期最短)。這個溫度並不足 試管的肉湯培養物的濁度達到穩定狀態(濁度測定法測定)的溫度。因為在這樣的生長 環境中,嗜氧菌的生長率還受到溫度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影響,或其最人的生長與其本身 生長率無關的情況。對於需氧菌,在生長溫度範圍內,采用高溫培養 和低溫培養的效果基本相同。所以,最好通過測定對數生長期的生長率來決定最佳生 長溫度,如果這個溫度的最終產量不是最大值,應該考慮是否存在供氧量等其他的影響 因素。
多年來,微生物學家在對專有名詞的使用上一直不一致,尤其是對與低溫生長相關的 名詞更不統一。在嗜冷性細菌、嗜冷菌、專性嗜冷菌、兼性嗜冷菌和冷營養菌等名飼的使 用上與其定義一樣分歧很大。正確地區分這些概念和理解定義並不應隻是詞源學家的工 作,它對以幫助我們區分菌種不同的生氏特征,同吋可以明確不間食品應分別儲存在怎樣 的低溫環境中。
如果一個菌種,其最佳生長溫度為10℃左右,最高生長溫度低於20,而在20或 20以上時,就會失去活性。那麽,對於冷藏食物被放置於常溫屮而引起的變質,這種菌 的作用是可以忽略的。當然,也許在食品被置於常溫之前,它已經起到了引發食品變質的 作用。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嗜常溫菌往往是引發食物變質的主要因素。雖然,在冰箱的環 境溫度下。其生氏率降低,何是在整個溫度範圍內,不論食品放在冰箱裏還是常溫下,它 都能生存並繁殖。
能在低溫牛長的菌種可以分為兩種類型。第一種是那些最佳生長溫度是低溫的菌 種,稱為“嗜冷菌”;第二種是最佳生長溫度為常溫的菌種,稱為“嗜常溫菌”。這種菌的生 長範闈下限很低,這使得在低溫情況下,它們與嗜冷菌同樣重要。所以應當被正確的命名 為“冷營養菌”,意味著這些菌在低溫能夠進行新陳代 謝和繁殖,但它們在溫度較髙的常溫環境中更易於生長。例如熒光假單胞菌就可以被認為是嗜常溫的嗜冷生物。
早在I960年起Eddy(Eddy,1960)就指出“專性嗜冷菌”和“兼性嗜冷菌"是兩個不確切的定義。Mornta(1975)建議使用統一術語認為“嗜冷 菌”定義為基於最佳生長溫度較低,而“冷營養菌”是指生長溫度範圍下限較低
上一篇:生理試驗概述
下一篇:熱對微生物菌株的影響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