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物的不良表現及改良措施(初始培養階段)
1.培養物水浸狀、變色、壞死、莖斷麵附近幹枯
可能原因:表麵殺菌劑過量,消毒時間過長,外植體選用不當(部位或時期)。
改進措施:調換其他殺菌劑或降低濃度,縮短消毒時間,試用其他部位,生長初期取材。
2.培養物長期培養幾乎無反應
可能原因:基本培養基不適宜,生長素不當或用量不足,溫度不適宜。
改進措施:更換基本培養基或調整培養基成分,尤其是調整鹽離子濃度,增加生長素用量,試用2,4-D,調整培養溫度。
3.愈傷組織生長過旺、疏鬆,後期水浸狀
可能原因:激素過量,溫度偏高,無機鹽含量不當。
改進措施:減少激素用量,適當降低培養溫度,調整無機鹽(尤其是銨鹽)含量,適當提高瓊脂用量增加培養基硬度。
4.愈傷組織太緊密、平滑或突起,粗厚,生長緩慢
可能原因:細胞分裂素用量過多,糖濃度過高,生長素過量。
改進措施:減少細胞分裂素用量,調整細胞分裂素與生長素比例,降低糖濃度。
5.側芽不萌發,皮層過於膨大,皮孔長出愈傷組織
可能原因:枝條過嫩,生長素、細胞分裂素用量過多。
改進措施:減少激素用量,采用較老化枝條。
--------------------------------------------------------------------------------
培養物的不良表現及改良措施(繼代培養階段)
1.苗分化數量少、速度慢、分枝少、個別苗生長細高
可能原因:細胞分裂素用量不足,溫度偏高,光照不足。
改進措施:增加細胞分裂素用量,適當降低溫度,改善光照,改單芽繼代為團塊(叢芽)繼代。
2.苗分化過多,生長慢,有畸形苗,節間極短,苗叢密集,微型化
可能原因:細胞分裂素用量過多,溫度不適宜。
改進措施:減少或停用細胞分裂素一段時間,調節溫度。
3.分化率低,畸形,培養時間長時苗再次愈傷組織化
可能原因:生長素用量偏高,溫度偏高。
改進措施:減少生長素用量,適當降溫。
4.葉粗厚變脆
可能原因:生長素用量偏高,或兼有細胞分裂素用量偏高。
改進措施:適當減少激素用量,避免葉片接觸培養基。
5.再生苗的葉緣、葉麵等外偶有不定芽分化出來
可能原因:細胞分裂素用量偏高,或表明該種植物適於該種再生方式。
改進措施:適當減少細胞分裂素用量,或分階段地利用這一再生方式。
6.叢生苗過於細弱,不適於生根或移栽
可能原因:細胞分裂素濃度過高或赤黴素使用不當,溫度過高,光照短,光強不足,久不轉移,生長空間窄。
改進措施:減少細胞分裂素用量,免用赤黴素,延長光照時間,增強光照,及時轉接,降低接種密度,更換封瓶紙的種類。
7.幼苗淡綠,部分失綠
可能原因:無機鹽含量不足,PH值不適宜,鐵、錳、鎂等缺少或比例失調,光照、溫度不適。
改進措施:針對營養元素虧缺情況調整培養基,調好PH值,調控溫度、光照。
8.幼苗生長無力、發黃落葉、有黃葉、死苗夾於叢生苗中
可能原因:瓶內氣體狀況惡化,PH值變化過大,久不轉接導致糖已耗盡,營養元素虧缺失調,溫度不適,激素配比不當。
改進措施:及時轉接、降低接種密度,調整激素配比和營養元素濃度,改善瓶內氣體狀況,控製溫度。
--------------------------------------------------------------------------------
培養物的不良表現及改良措施(生根階段)
1.培養物久不生根,基部切口沒有適宜的愈傷組織
可能原因:生長素種類、用量不適宜;生根部位勇氣不良;生根程序不當;PH值不適,無機鹽濃度及配比不當。
改進措施:改進培養程序,選用適宜的生長素或增加生長素用量,適當降低無機鹽濃度,改用濾紙橋液培養生根等。
2.愈傷組織生長過快、過大,根莖部腫脹或畸形,幾條根並聯或愈合。
可能原因:生長素種類不適,用量過高,或伴有細胞分裂素用量過高,生根誘導培養程序不對。
改進措施:調換生長素種類或幾種生長素配合使用,降低使用濃度,附加VB2或PG等減少愈傷,改變生根培養程序等。
上一篇:培養基的成分
下一篇:植物組織培養的培養基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