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   加入收藏  |   客服熱線:400-0532-596
微生物技術資料
文章檢索
  首頁 > 微生物知識->微生物基本知識->病源微生物傳染的機理

病源微生物傳染的機理



錄入時間:2012-8-1 8:28:32 來源:原創

這裏以病源性細菌為例,主要介紹其引起傳染的能力。亦即細菌的侵襲力,產毒素和引起超敏反應的能力。
(一)侵襲力
決定侵襲力的因素有以下幾種:
1、粘附:大多數病源菌引起傳染開始於細菌對呼吸道、消化道或泌尿生殖道粘膜上皮細胞具有菌毛、絲狀體等粘附因素,而這些因素能與寄主細胞的特異受體結合。
2、親器管性
所謂親器管性是細菌對它所感染或侵襲的表麵或組織具有高度的選擇性。亦即細菌要引起疾病必須生長繁殖,在什麽部位生長生殖,引起什麽部位發生疾病,很多細菌具有高度的選擇性。
3、抗吞噬細胞因子
有些致病菌在機體內被吞噬細胞吞噬後,即被迅速破壞,但是某些細胞外寄生菌的表麵,具有莢膜等抗吞噬細胞因子,可以抵抗吞噬細胞的吞噬和消化作用,從而使機體發生病害。
4、胞外作用的酶類
許多G+細菌在生長繁殖過程中能產生一些酶類,本身不具毒性,但與細菌的侵襲力有關,包括透明質酸酶,膠原酶、凝固酶、隨激酶、血漿凝固酶等。它的作用使有的細胞間隙擴大,結締組織鬆弛,能水解肌肉的膠原蛋白,促進血纖維蛋白凝固和溶解總之都影響了微生物的侵襲力。
(二)毒素
細菌產生的毒素,分為外毒素和內毒素兩大類。
1、外毒素:是細菌分泌到周圍環境中的一種代謝產物,主要由G+細菌產生,其化學成分是蛋白質,毒性強,但毒性極不穩定,對熱和某些化學物質敏感,容易受到破壞,用0.3-0.4%甲醛處理,可使其毒性完全喪失,但仍保持抗源性,這種經處理的外毒素稱類毒素。常用來預防注射。也可用類毒素注射動物,以製備外毒素的抗體,稱為抗毒素。作治療用。外毒素對抗體組織器官具有選擇性,不同病源菌產生的外毒素性質不同所引起的症狀也不同。
如①白喉毒素:是一種蛋白質,與機體細胞結合不可逆,能合成Pr的酶類。②破傷風毒素:亦是Pr與神經突觸結合是不可逆的阻礙了神經的傳遞,引起肌肉痙攣性收縮。可預防,不可治療。③肉毒毒素:一種Pr、神經毒,能使運動神經係統的細胞功能停滯。導致呼吸心髒功能衰竭而死亡。死亡率20-10%。
2、內毒素:
大多數G-菌能產生內毒素,存在於菌體內,隻有細菌溶解時才釋放出來,稱內毒素。化學組成為磷脂-多糖-Pr複合物。主要成分為脂多糖。其作用沒有組織器官選擇性,不同細菌釋放的內毒素性質大致相同。引起症狀為發熱、腹瀉、出血性休克及組織損傷等。毒性比外毒素低得多,抗原性也弱,不能經甲醛脫毒成為類毒素。

 

上一篇:機體怎樣對抗傳染

下一篇:酵母的分類

首頁 | 關於我們 | 網上商城 | 在線客服 | 聯係我們
業務聯係電話
   400-0532-596 0532-66087773
   0532-66087762 0532-81935169
郵箱:qdhbywg@vip.126.com
地址:青島市城陽區錦匯路1號A2棟
產品技術谘詢
  工作日(周一至周六8:00-18:00):
  18562658263 13176865511
  其它時段:13105190021
投訴與建議:13105190021 13006536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