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胞外菌突破人體的皮膚和粘膜第一道防線後,在組織中首先遇到據守第二道防線的中性粒細胞對它們吞噬。若病菌毒力不強、數量不多,則會被消滅,不會形成感染。組織中的補體等體液因素對病菌也有一定作用,但作用不如吞噬細胞。如果第二道防線不夠堅固,不能完全阻擋病菌,則由病菌誘發的第三道防線,即獲得性免疫防禦功能投入戰鬥。對付胞外菌,主要是特異性體液免疫防禦功能。抗體是體液免疫的產物,它們具有多種功能。IgG類抗體有調理病菌減小其毒力,促進和加強中性粒細胞對病菌的吞噬、殺滅作用;IgM、IgG類抗體與病菌結合後,可以激活補體係統,產生攻膜複合體,有殺死或溶解病菌作用;分泌型IgA類抗體存在於腸道、呼吸道等粘膜表麵,可以阻止病菌在這些部位的停留定殖,有預防作用;分泌型IgA類抗體也可在初乳中出現,所以也有將母體的免疫力傳遞給嬰兒的作用;抗毒素是針對細菌外毒素的抗體,這種抗體具有中和外毒素的作用。
參與胞外菌特異性細胞免疫的T細胞主要是CD4- Th2細胞。它們除協同B細胞產生抗體外,尚能產生一些細胞因子,引起局部炎症,促進巨噬細胞吞噬和殺傷作用,指引和活化中性粒細胞等。胞外菌侵入人體後,要通過上述人體的三道防線,受到先天的和後天獲得的兩種免疫係統的防禦,大多數不形成感染,或形成後最終消失,患者康複;但有些胞外菌可以通過不同機製來逃避機體的防禦功能。例如肺炎鏈球菌等在胞壁外形成抗吞噬的莢膜;淋病奈瑟氏菌的菌毛不斷發生突變,使原有的抗菌毛抗體無效;流感嗜血杆菌等產生IgA蛋白酶,降解宿主粘膜表麵的分泌型IgA抗體;福氏誌賀氏菌能誘導巨噬細胞凋亡等,應引起人們的重視。
上一篇:抗病毒免疫簡介
下一篇:抗胞內菌免疫簡介
相關文章: | |
抗胞內菌免疫簡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