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   加入收藏  |   客服熱線:400-0532-596
微生物技術資料
文章檢索
  首頁 > 微生物知識->病毒基本知識和檢測方法->由病毒引起的幾種常見人類腫瘤

由病毒引起的幾種常見人類腫瘤



錄入時間:2012-6-11 16:59:37 來源:醫學教育網

    1966年勞埃德·奧爾德(Lloyd,J.Old)應用免疫擴散試驗發現,EBV與鼻咽癌(NPC)在血清學上有一定關係。1973年我國的病毒學家曾毅在鼻咽癌患者上皮腫瘤細胞中找到愛潑斯坦巴爾病毒(EBV)的基因組。NPC多發生於我國廣東、廣西、湖南、香港和台灣地區,也多見於新加坡、馬來西亞、地中海和赤道非洲地區。NPC患者活檢組織中可檢出EBV的DNA和EBV核抗原;患者血清中可檢測到較高滴度的EBV特異性抗體,尤其是EBV早期抗原(EA)和病毒衣殼抗原的IgA抗體的陽性率很高,可用於NPC的早期診斷。一些研究證明,亞硝酸、丁酸等為EBV致NPC的輔助因素。為什麽我國廣東、廣西等地區為NPC的高危地區呢?研究發現這些地區的桐油樹、烏桕樹等含有激活EBV的物質,通過植物→土壤→蔬菜→人食用的方式傳遞;也可能與這些地區食用鹹魚、鹹菜等有關。

  人們早就發現人宮頸癌的發生與感染了某種通過性接觸傳播的因子有關。曾一度認為單純皰疹病毒-2型(HSV-2)的感染與宮頸癌的發生有關,然而很少能在子宮頸癌細胞檢測到該病毒的DNA.後來發現人宮頸癌與人乳頭瘤病毒(HPV)有著更直接的關係,90%以上宮頸癌患者癌細胞中可找到HPV.HPV-16主要在宮頸鱗狀上皮細胞癌中發現,而HPV-18主要見於宮頸腺癌。用分子生物學技術可在宮頸癌組織中檢測到HPV的DNA,用免疫學技術可在宮頸癌患者血液中檢測到HPV抗體。HPV致宮頸癌的輔助因素有吸煙、HSV-2、紫外線等。國外學者早在1982年即報道食管癌可能與HPV感染有關。因為在食管癌患者活檢標本中觀察到它們的組織形態學改變和被HPV感染後的組織形態學改變相同。國內學者也用HPV-18探針在部分食管癌活檢標本中檢測到HPV的DNA.到目前為止,HPV感染在食管癌中的作用及其機製還不清楚,有待進一步研究。

  人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種球形DNA病毒。因為首先由學者戴維·戴恩(David,S.Dane)在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中發現,故稱為戴恩顆粒。HBV的傳播途徑主要是注射、輸血、性接觸和垂直傳播,即出生時母體病毒通過產道傳給嬰兒。HBV可引起人類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細胞癌。全世界約有20億人被HBV感染,3億5千萬人為慢性肝炎患者,這些人患肝細胞癌的危險性比正常人增加約100倍。HBV基因組整合到宿主細胞的染色體上,可引起宿主細胞發生突變。HBV的HbxAg抗原與抑製細胞癌變的基因人乳頭瘤病毒p53相互作用,可能在導致肝細胞癌變中起重要作用。成年人感染HBV後,大多數由於對病毒蛋白質產生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而獲得痊愈,但大多數在圍產期感染HBV的嬰兒,由於不能產生有效免疫應答,易發展成為慢性攜帶者或慢性持續性肝炎,也易發展為肝細胞癌。因此,持續性HBV感染是肝細胞癌發生的重要基礎,而母嬰垂直感染又是HBV持續感染的主要原因。我國為HBV感染高發地區,HBsAg攜帶者高達1200萬之多,其中1/5為圍產期感染所致。HBeAg陽性母親中約86%可傳染給嬰兒,因此對HBeAg陽性產婦注射高效價特異性免疫球蛋白(HBIg),然後在出生後3個月和6個月給嬰兒注射乙肝疫苗,十分重要,其保護率可高達80%。

 

上一篇:病毒與腫瘤的關係

下一篇:病毒分離培養的方法介紹

相關文章:
首頁 | 關於我們 | 網上商城 | 在線客服 | 聯係我們
業務聯係電話
   400-0532-596 0532-66087773
   0532-66087762 0532-81935169
郵箱:qdhbywg@vip.126.com
地址:青島市城陽區錦匯路1號A2棟
產品技術谘詢
  工作日(周一至周六8:00-18:00):
  18562658263 13176865511
  其它時段:13105190021
投訴與建議:13105190021 13006536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