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物學性狀
HCV大小為30~60mm,有包膜。HCV基因組為一單正鏈RNA,長度約9.5kb,由9個基因區組成,自5′端開始,依次為5′端非編碼區,核心衣殼白區(C區),包膜蛋白-1區(E1),包膜蛋白-2區/非結構蛋白-1區(E2/NS1),NS2區,NS3區,NS4區,NS5區和3′端非編碼區。5′端非編碼區核苷酸保守性強,在各株病毒間很少變異,可用於診斷。其中E1,E2/NS1區易發生變異,致包膜蛋白的抗原性變異而不被原有的抗包膜抗體所識別,病毒得以持續存在。這可能是HCV引起的丙型肝炎易發展為慢性肝炎的原因之一。
根據世界各地分離的HCV毒株,可將HCV分為6種基因型,我國以Ⅱ型為主。目前為Ⅱ型HCV複製產生的病毒量多,較難治療。
NS3,NS4及NS5區基因可分別表達蛋白質,其中NS4表達的蛋白(C100-3)和NS3表達的C33c可作為抗原用於檢測患者血清。
二、致病性和免疫性
經輸血、血製品或汙染注射器而傳播,是引起輸血後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多數丙型肝炎患者不出現症狀,發病時已成慢性過程。慢性肝炎的表現亦輕重不一,約20%可發展為肝硬化。並可導致肝癌,我國肝癌患者中約10%有抗-HCV抗體。
丙型肝炎患者恢複後,僅有低度免疫力,且免疫力不牢固。感染HCV後,機體可依次出現抗-C33c,抗-C及抗-C100-3,可用於診斷還可用套式RT-PCR檢測HCVRNA.
上一篇:乙型肝炎病毒的傳播途徑
下一篇:關於病毒的假說